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去他的父权制 > 第九章 想生的时候才生

第九章 想生的时候才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a id="filepos288331" href="#filepos269056">[4]</a> 一般译为“西蒙娜·薇依”,但姓氏翻译建议使用无性别色彩的汉字。

不巧的是,工人阶级非常喜欢生孩子。对于当时的工人来说,这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工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社会保障政策完全缺位,而童工并不违法——在这种情况下,每多一个劳动力,就多一份收入,制造一个大家庭,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控制子孙的数量是为了避免财产被进一步分割,而赤贫阶级则完全不存在这种顾虑……然而,要反思平民阶层(工人和农民皆然)高生育率的根源,要在政策上寻找解决这一困境的手段,都实在太过麻烦。最轻松的做法,莫过于把责任一股脑推回到工人阶级身上,而女工人就成了最佳替罪羊。哭什么穷,谁让你们生那么多的?不生不就没这么多事了吗?——此类观点相当典型,不去思考贫困的原因,也不去积极寻找补救措施,而是直接把问题归咎于生育率。到了20世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依然时常要面对这样的论调。

<a id="filepos288575" href="#filepos270409">[5]</a> 这是韦依1974年11月26日在国民议会讲坛上的发言。

19世纪,国家禁止卵巢过度工作。当时法国的精英都是马尔萨斯主义者,他们认为一个富强的国家需要控制生育率,以避免打破人口与资源的平衡。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粮食。

<a id="filepos288792" href="#filepos283698">[6]</a> 《佩雷法案》:议员克洛德–佩雷于1970年向国民议会提交的一项关于强奸条件下可实施“治疗性”堕胎的提案,最终未能获得通过。

至于其他,你当辱骂避孕药,

——马德莱娜·佩尔蒂埃,法国精神病学家

因为你需要的除此无他。

妇女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愿再只做一个生育者。

<a id="filepos287089" href="#filepos261975">[1]</a> 通心粉项链:在法国,制作通心粉项链(用一条线把通心粉串起来制成项链,有时还会涂上颜料),在母亲节时送给妈妈,是小朋友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这个传统习俗正在慢慢消失。

从19世纪至今,针对女人子宫的指示一直反反复复。今天的说法是孩子越多越好,明天就变成要限制生育,没过多久,又开始鼓励生孩子。如果当妈妈的是另一种肤色,属于另一种社会阶级,那么指令还会继续变化。为了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能自己做主,妇女们进行了艰苦的奋斗。

<a id="filepos289119" href="#filepos283819">[7]</a> 国家堕胎研究协会:让·达尔萨斯创立的组织(拉乌尔·帕尔梅担任主席),隶属于“争取计划生育”运动组织,曾尝试向议会提出一项堕胎部分自由化的法案。

要怎么样你先想好,我管好我的卵巢

<a id="filepos289482" href="#filepos284554">[8]</a> 德勃雷:指国民议会议员米歇尔·德勃雷,强烈反对西蒙娜·韦依的堕胎法案。

到头来,工人阶级家庭主动减少了生育,因为养孩子越来越花钱:童工在19世纪被逐步取缔,1881—1882年的《费里法案》确立了义务教育,工资水平也相对有了提升。与此同时,工人阶级还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新马尔萨斯主义”(区别于精英们的“马尔萨斯主义”)的理念,以有利于社会发展、世界和平和保障女性权益的名义,提倡通过避孕和堕胎来限制生育。不生孩子,不生产“炮灰”,不制造人力资源:玛丽·于奥如此呼吁“子宫大罢工”。不过女权主义者中自称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不多,只有马德莱娜·佩尔蒂埃这样的激进派支持女性掌控自己的身体,希望女人能从“母职的重负”中解放出来。

<a id="filepos287484" href="#filepos265481">[2]</a> 《诺伊维尔特法案》:政治家吕西安·诺伊维尔特提出,1967年12月19日由国民议会通过,解除了对包括口服避孕药在内的节育方法的禁令。

国家信奉马尔萨斯主义的好处之一,是司法系统对民间的堕胎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管依照《法国刑法典》,这属于犯罪行为。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出现相关审判,极少数几个被告最后都被无罪释放了。

<a id="filepos287817" href="#filepos267872">[3]</a> “卡曼法”:一种不需要麻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人工流产技术,利用真空将子宫内容物吸出,可在怀孕第5周到第8周之间进行。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地都有医生尝试应用该技术,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哈维·卡曼是堕胎自由的著名支持者,他对该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良。

像这样的一大家子,如果能维持温饱倒还好,倘若生活困难,家里的母亲就要被人指指点点。当时,要想拿到(聊胜于无的)社会补助金,需要在市政府登记,确认“贫困户”资格,可如果家里有三个以上的小孩,通常就会被从名单中剔除。还有一些地方会给主动控制小孩数量的平民家庭颁发“节制家庭”奖章,以此鼓励控制生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