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性别、种族、斗争、殖民
向每一个渴望生命与和平的人致敬!
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主要是法国殖民者,其他国家也不会好多少。首先要指出的是,军人也好,民政官员也罢,哪怕是传教士,每一个殖民者踏上亚非大陆时都带着种族主义偏见,除此之外也带去了性别刻板印象。二者相结合,导致殖民地妇女的法律地位从一开始就处于最底层。事实上,按照部分殖民地国家原先的社会体系,妇女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殖民者的到来剥夺了这一切,让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当地的男性对于这番变化,最终竟也表示欢迎……
旗帜在飘扬。
殖民征服与统治,以及殖民地人民经验中的性别维度这一领域,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她们的女性身份,殖民地的妇女相对于当地的男性被边缘化;由于她们的族裔身份,殖民地的妇女待遇也比不上大都市的女性。诚然,由于各殖民地在殖民者到来之前的情况各不相同,女性在各地所属的社会阶级也不一样,女性在各个殖民地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但无论在哪里,男女两性经历殖民的方式都有着重大的区别,他们回应殖民者统治的方式也很不一样。所有研究结果均表明,不论目的是不是掠夺资源,也不论殖民地所推行的政治体制和原先的社会情况,殖民都造成了整体性的女性生存条件恶化,罪名只有一个:她们是女人。
旗帜在飘扬。
都听见街上的人潮隆隆作响,
女人不是地母,也不是等待被征服的领地。
都看见田里的斧头闪闪发光,
至于殖民地妇女的形象,更是惨不忍睹。在欧洲男性看来,少数族裔女性本就是殷勤的佳人,殖民地女性更是如此,而殖民帝国就是性冒险的“伊甸园”。殖民主义的幻想从最初就建立在对欧洲以外地区非白人女性“轻松上手”的色情想象之上。到头来,女人和领地的本质没有区别,都需要被征服:法属阿尔及利亚被称为“危险的情妇”,法属老挝则“如一个浪荡的情人一样沉醉”。
旗帜迎风烈烈飘扬!
性别视角下的殖民
词曲作者拉赫巴尼兄弟,演唱者费鲁兹,法语版歌词译者为M.C.贝拉米勒。
就这样,殖民者依照性别秩序重新组织了殖民地的经济体系。需要熟练工的关键岗位以及有薪酬的工作,全被殖民者安排给了同为男性的殖民地男人。也就是说,亚非地区妇女在通过创业自给自足的自立之路上,迎面遭遇了男性优势和殖民者利益这一对拦路虎——要把她们赶回乡下种田。两者互相勾结,扼杀妇女想要逃离务农生活的愿望,阻止她们流向城市:殖民势力需要劳动力,而土著酋长则希望把妇女留在村子里,因为她们又能干活又能生孩子,还能对返乡的年轻男子施加压力,拽他们回乡交付彩礼。两边一拍即合,成交!殖民时期的劳动法允许男性自由迁移,却将女性留在原地……
向你致敬!向自由致敬!
——贝尔·胡克斯,美国女性学者、作家
向所有正在奋斗的人致敬!
从古至今,黑人男性和白人男性往往因为种族歧视而分裂,又因为共同的性别歧视而团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