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去他的父权制 > 第七章 全世界的无产者,你们的袜子是谁洗的?

第七章 全世界的无产者,你们的袜子是谁洗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a id="filepos224482" href="#filepos206609">[2]</a> “沙丁鱼头”:杜瓦讷内市居民的别称之一,可追溯到18世纪,后也指该地区渔妇所戴的传统头饰。杜瓦讷内市是重要渔港,也是沙丁鱼的重要产地。从19世纪中叶起,工业化带来了沙丁鱼罐头业,也使得该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大量涌入的乡村人口使得这种头饰普及开来。

说出来好多了。广泛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迷思,觉得妇女参加劳动是“一战”之后才开始的。根本不是这样。不仅如此,女性并不是一帮大懒虫,等到男人上前线才被逼着去干活。听好了,妇女很久之前就开始劳动了,而且一直在作为劳动者争取自己的权利:和所有劳动者一样的权利,和男性劳动者平等的权利以及尊重女性特殊性(比如女人会怀孕)的权利。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劳动是一项权利,也是独立和尊严之源。

<a id="filepos224992" href="#filepos207246">[3]</a> 1936年6月7日,法国生产总联盟、法国的雇主组织、法国总工会与法国政府签订了《马提尼翁协议》,争取到了合法罢工权,规定消除对工会组织的障碍(未经劳动监察部门批准,雇主不得解雇代表),以及所有工人的工资上涨7%—12%。后续争取到的还包括两周的带薪休假、一周工作40小时、集体协商权等。

好的,准备好听我们再大声说一遍,事实是:女性从来没有闲着,女性一直在劳动!

<a id="filepos225547" href="#filepos214164">[4]</a> 生丁:法国原辅助货币。1法郎合100生丁。——编者注

女工们的愤怒已经熄灭。

需要赶快解决的不是家庭主妇,而是性别歧视!

靴子踢踏,你听见了吗?

女性一直在劳动,但职业上的性别分工一直存在。男人们得到了更为珍贵的原材料(比如木材、金属),以及更为“尊贵”的行当(比如炼钢、冶金);女人们分到的工作则是农产品加工和纺织——关乎吃的、穿的和女人家的东西。男的当医生,女的做护士;男的当产科医生,女的做助产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性别分工和职业等级化,是因为女性的能力被“自然化”,也就是说,女性的能力被认为是“天生的”——女人被认为天生更善于看顾小孩,更善于照料老弱病残,更善于打扫卫生,更善于在酒店整理床铺。这种“自然化”让女性被限制在这些工作当中,同时让她们无法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如何评定一种“天生的”技能呢?),因此也就没法拿到更高的薪水。要求最高、报酬最多的工作,都留给了男性。有人说根本原因是男性比女性更强壮、更有体力。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有些女性比男性更强壮,而且机械化时代早就不唯体力论了。然而男人可以按日结算工资,妇女长久以来却只能拿计件工资——要知道,按件计酬意味着没有止境的连续工作和非人的工作强度。直到如今,很多大型酒店的女职员工资依然是按房间而非工作日计算的。人事管理岗位上也都是男性:就连女工工厂里的工头都是男的,而且只能是男的,因为培养行业管理者的学校从来不向女性开放。出现经济危机时,首先开掉谁?女人。工资折半,没有养老保险的兼职工作,都是谁在做?女人。直到20世纪初,怀孕的女员工还必须在岗位上坚守到生产为止。孩子生出来,家里多了一张嘴要吃饭,但妈妈能否回归岗位却是未知的。这锅“大杂烩”还少了关键的一味:长久以来,被消声、被默许的各种形式的性暴力。直到1992年,职场性骚扰才被定罪。最后的“点睛之笔”:女人都是“一日双班”<a id="filepos202550" href="#filepos224060"><sup><small><a href="#filepos224060">[1]</a></small></sup></a> ,下班回家之后,还有另外一份工作等着她——做饭,收拾家,照顾小孩……

“沙丁鱼头”的胜利已经到来。

女性从未放弃参与劳动!

——从巴黎公社时期到今天始终如一的口号

2005年,女歌手克洛德·米歇尔为纪念1924—1925年杜瓦讷内市沙丁鱼罐头厂女工罢工运动所作的颂歌。

同工同酬!

<a id="filepos224060" href="#filepos202550">[1]</a> “一日双班”:又译“双重负担”或“第二轮班”,指家庭中有成员既要工作赚钱,又要处理家务。若夫妻双方都有工作,花较多时间料理家务及负责照护(包括育儿、照顾生病的家人等)的往往是妻子。

女性的劳动和男性的劳动从来就没有被一视同仁过。就说农民、商人、手艺人的妻子吧,她们从未被算作“女性劳动者”: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人口普查登记表上有一项是“无业”,最多写成“家庭援助”。说到农妇,她们直到1980年才有了“合作耕作者”的身份。更不用提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薪酬不平等了,女人和男人干着一样的活,付出了同等的劳动时间,却一直拿着比男人低的薪水。还记得19世纪初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们的说辞吗?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男人拿到的报酬是一份“家庭薪金”(胡说八道!当时的薪资水平那么低),而女人拿到的只是简单的“补充薪金”。没错,1803年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赛白纸黑字就是这样写的。当时没有结婚组建家庭的人,拿着可怜的薪水,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可以想见。最后,别忘了《法国民法典》的规定:妻子需要丈夫的许可才能出去找工作,且薪水归丈夫支配——毕竟在1967年之前,妇女都没法独立在银行拥有个人账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