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执念消,道已小成
拓跋匹夫见状,自然明白徒弟内心的纠结,他需要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思绪。于是把目光看向那对母子,先不管她们之所以如此凄惨的因由,也不接那妇人的话头,而是笑问道:“你可记得这是何地?”
妇人闻言,四顾环看,依稀间有些眼熟,却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来过这里,便回答道:“妾身慌不择路,不知这是何地,只求先生能救救我的孩子。”
拓跋匹夫还是没有理会她的求救,指了指站在旁边的拓拔槐,又问:“那你可知他是何人?”
妇人看向拓拔槐,发现自己绝对没有见过这少年,于是又摇了摇头。
拓跋匹夫轻叹:“唉,那你可还记得十四年前,你将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弃于不顾,只因他又聋又哑,而且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没有灵根的废物。”
此时冬寒渐去,万物复苏,这天拓跋匹夫师徒二人如往常一般,躺在大槐树下的躺椅上,一个睡觉,一个读书,钢镚绕着二人跑来跑去,老黄牛在树后闭眼假寐。
“汪”的一声狗叫,却是钢镚望着村外的那条小路叫了一声,这大黑狗平常是不叫的,只有当与他们几个有关系的人或事情要发生的时候,才会叫一声。
拓跋匹夫睁开了眼,拓拔槐放下了书,齐齐的向村外的那条小路看去。
在他们的注视下,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孩童跌跌撞撞的走入了他们的视野,来到了大槐树下,跌倒在师徒二人身前。
那孩子,大约八九岁模样,本该是粉雕玉琢的小孩子,此刻却是满脸泪痕,神色惊恐。那妇人三十几许,本是容颜俏丽,但此刻披头散发,衣衫褴褛,且有多处伤痕。一眼就能看出,这两人定是逃难至此。此刻伤势沉重,精疲力竭,咋见生人,唯有抓住这救命稻草,希望能获得帮助。
拓拔槐的身体微震,看向妇人的目光越显复杂。
妇人听了这话,向四周又看了看,猛然想起,这不就是她和丈夫弃子的地方吗,又望向拓拔槐,这一眼,顿觉五雷轰顶,心神狂震,颤声问道:“难道他是我的孩子?”
见拓跋匹夫点了点头,妇人一时间百感交集,只觉得造化弄人,不外如是。十四年前,她们夫妇二人无情的将自己尚在襁褓的孩子抛弃,十四年后,却带着另一个儿子来到他的面前求救,可笑、可叹、可怜、可悲。
妇人站起身,颤巍巍走到拓拔槐身边,拓拔槐想伸手去扶,手却似乎没有了知觉,妇人想抓住拓拔槐的手,却没有那个勇气,场面竟一时无语凝咽。
最终,还是妇人苦涩的开口了:“孩子,这些年苦了你了,都是为娘的对不起你。”
只见那妇人“噗通”一声跪在了师徒二人身前,哀求道:“求求你们,救救我可怜的孩子吧,求求你们将他藏起来不要让人找到,妾身无以为报,来生做牛做马报答你们的恩情。”
拓跋匹夫没有理会那妇人的哀求,而是看向拓拔槐。
而拓拔槐自打见到这母子二人,心中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蔓延,总觉得自己与眼前的母子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解这种感觉的由来,于是看向师父,师徒二人目光轻触,拓拔槐明白了。
这妇人,是自己的生母,那孩子,是自己的亲弟。
这一刻,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这事情,这真相来的太突然了,拓拔槐人生第一次手足无措,心如乱麻。好在他还知道长幼之序,自然不能接受妇人的跪拜,于是起身站到了旁边,避开了这母子二人的跪拜。可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面对他们,所以只能看向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