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草庐
展昭不觉得有几分迨然若失,虽然他对于慕容凝雪殊无非份之想,但不知为何,眼见她对勾龙如渊优礼有加,却不曾正眼望向自己一眼,心下也自有些黯然。
勾龙如渊潇洒地耸了耸肩,向慕容凝雪笑道:“慕容姑娘过誉了,以如渊所见,适才这位先生的立论,颇有近于佛家缘起性空之说。释、老之学,虽然在生死之道上也颇窥见了些道理,但却始终无法掩盖他们一个最大的弱点。”
慕容凝雪露出思索之色,问道:“勾龙先生所指,莫不是二者的最终依归,终究指向了虚无妄诞的世外?”
赵匡胤将展昭神色收在眼里,不由得微微皱眉。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勾龙如渊确实是非常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如此故意吐露半截话头,反而更会引起慕容凝雪的好奇心。
以赵匡胤的直觉,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看似普通的青年人的不平凡。
在他们夺门而入的时候,在连慕容凝雪都为之色变的时候,这个青年却是神色如常,连挂在嘴角的那丝笑,也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丝变化。
能在慕容凝雪草庐里吟诗品茗的,果然都是些有意思的人物。
那名青年先行笑了出来:“这位先生见解精到,勾龙如渊受益非浅!只是生死恐非一身皮囊起灭之生死,这一点如渊与兄倒是颇有不同之见。”
勾龙如渊。
勾龙如渊拊掌道:“慕容小姐果然是冰雪聪明。佛、道二家都将生、死二字,囿于每一个人的个体身上,因此他们必须面对每一个个体都必当死亡,终归寂灭这个事实,如此则他们对每个人人生于世一切活动的意义,无从理解。所以他们只能将人生的意义与真谛,完全归于虚无、流于妄诞,甚且寄托在那虚缈不实的仙宫天阙之上。因为这根本就是佛道法门无从解决的矛盾!”
包大仁皱眉道:“听勾龙先生的意思,想必对这个问题,已有了解决的方法?”
勾龙如渊长声吟诵道:“‘乾称父,坤称母。予滋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顿了一下,说道:“如渊一直认为,横渠先生之几句话,已将生死之道,说得尽了。对于我等士子而言,心中的‘我’是充塞于天地江山之间的大我。个体之我气聚而生,气散而死,而天地江山之道,则长存不灭!在我看来,生命的真谛,就是以小我有涯之生,行万古不移之道,营造出一个太平大治的天下。如此则小我有限之身,与这天地江山之道合而为一,虽吾生必死,但所留下来的东西,当能千秋后世,遗惠后人,永远周流于这天地江山之间。”
赵匡胤与包大仁的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恍然之色。
他们听过这个名字,勾龙如渊虽然此时年方二十余岁,却早在七年前已是惊才羡艳,名动天下。方今掌洛学正统、身为程门四子之首的龟山先生杨时,五年前与勾龙如渊一会之后,对其也是推许有加,公开誉之为“吾道当由此子而兴”,由此勾龙如渊之名更盛!
赵匡胤之所以听到这个名字,是这数日来,朝中不少大臣上书,推荐勾龙如渊接替万俟卨,出任御史中丞,成为执掌天下清流言事的台谏主官。
慕容凝雪眼前一亮,目光转回到勾龙如渊身上,说道:“勾龙先生直承洛学门风,是方今天下学子所崇奉之学界大宗,对于生死之道想必更有深刻的见识,凝雪愿闻其详。”
仅从慕容凝雪的语气,便可以听出其对于这位勾龙如渊,实在是颇具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