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当年
当日里那位高升泰的父亲老一代的善阐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就一直想以高代段过一把皇帝的瘾头但却终究碍于局面还是没有妄动以至临终时尤自引以为生平之憾由此也可见朝堂之上的段氏与高氏之争在私底下已经激烈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虽说在那位老一代善阐侯执政的时候巴先生还沉沦下僚无缘得见但自他跟随了高升泰之后这十余年来却也曾亲见过这位高升泰君侯与大理文安帝之间的争斗其间的残酷惨烈着实可谓不足以为外人道如若不是今日里高升泰亲口说出来巴先生还实在想不到这位高君侯与那位文安帝段正淳之间居然似乎还有过一段不浅的交情。
“非但如此我能够继承高氏一族的家主之位也跟他、跟他们有着莫大的关系”高升泰却似是没有看到那位巴先生吃惊的模样接着淡淡地说道:“不算那些少年夭折、未及长成的我父亲统共有二十七个儿子可以说如若没有我们那位文安帝陛下如若没有朱、古他们几大家臣的帮忙我或许根本不可能成为这个善阐侯!”
只不过现下听着这位善阐侯似乎很有些意欲一吐心声的意思这位巴先生跟随善阐侯这么些年来却也殊少遇到这样的情况心下自也现在打断这位善阐侯的话而加以劝谏实在不是时候是以坐了下来也不再佯狂作态只是静静地听着这位善阐侯说话。
“我父亲当年就如我现在这般终日里忙于朝政事务几乎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他老人家一次面”高升泰闭上了眼睛缓缓地说道:“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面在那么大的家里头每天所能见到的除了些唯唯诺诺的丫环与家奴之外就只有父亲的那些姬妾们的冷脸了!”
“按道理上讲我算是家中的长子但等到我开始懂事的时候我才现就这么些年来父亲都已经给我添下了十几个弟弟妹妹了”高升泰苦苦一笑说道:“是以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我也就基本不愿意再呆在那个侯府里面而宁愿一天到头往外跑哪怕我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也还总是觉得在外头漫无目的地闲逛也比回到那个没有生气的地方要好!”
巴先生为之哑然轻轻一叹。
他虽然不知道高升泰为什么会突然之间生出这种与今日他们商谈的主旨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感慨然则听着高升泰这么淡淡说来却是可以想见他当日里心中的那份彷徨与凄苦。
他与高升泰相识相交也已有十余年的光景虽说平日里一副放浪不拘礼礼法为无物的模样对高升泰也殊少尊敬然则这十余年相处下来心下却也早已颇已然将高升泰当作当世之间惟一的知交好友了。
他原本出身于大理高门大族却自是年少之际迭逢变故几至于家破人亡是以性情大变养成现在这般一副放浪不拘的狂生模样事实上他自己也知晓自己的这种性格着实难容于世俗之世只不过性情已成连他自己想加以改变却也是无可奈何了。
单说高升泰这位在大理权侔人主的善阐侯对他如许推重倚为心腹股肱就足以让这位大半生自命怀才不遇时时自怨自艾的巴先生生起士为知己者死之慨更何况高升泰这些年来以他相交还不计较他那种连他自己也管束不住的性格对于这位巴先生的失礼失仪之处不过就是一笑置之甚至对他那种说起话来往往旁敲侧击借物喻事有时往往在紧张之际还要故弄玄虚的习惯也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从来未以威严加之这位巴先生虽是狂生心下却是明白自是点滴在心头心下早已存下不惜与死相报的念头。
这一次高升泰入宋之行事起仓促高升泰又是来意已决他根本就没能来得及谏阻只是这一路上他左思右想总是觉得这件事情实在是很有些不妥的地方是以虽说眼看着一行人都已然临近了宋国的临安行在却也还是要借着手谈之机行劝谏之事。
毕竟在这位巴先生看来经高家两代经营之下大理一国朝政庶务都已然尽入高氏一门之手当今大理的段家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罢了现下大理国境之中哪怕庶民百姓也都自称呼善阐侯为“高国主”知晓这位善阐侯才是真正大理一国真正当家作主之人。
那位高升泰的父亲老一代的善阐侯自在平灭杨义贞之乱中出了大力气之后便自借机窃取国柄专擅威福在大理国中还真是没有留下多少的好名气。
而且当日里高家虽说借着杨义贞之乱对于大理传统的几大世家势力造成严重打击的权力空档占据了大理朝堂但那几个传统的世家大族尤其是身为大理国君的段氏一族无论是朝野之间还仍然拥有着庞大的影响力当日那位高氏家主看上去虽说是威风八面然则要保持住高氏一族在大理国中的地位要压制住大理国中的各种势力尤其是要凌驾于那个还牢牢占据着国君名位的段氏一族之上自然都要耗费着无数的心力那位老一代的善阐侯在平灭杨义贞之乱后几乎把后半辈子的精神全花在了争权夺势上面就这样都还自是到得最后力有未及始终不能以高氏代段氏而自立为君对于高升泰这个生母早逝的长子疏于爱护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大理国僻处天南虽然这么多年来上层人士之中也渐渐开始为儒风浸染然而毕竟还是多少保持了一些西南蛮族的风气习俗对于家里的女人虽说有所谓的各自名份但相互之间的分际却是绝对不可能如中原宋国那般泾渭分明所谓的妻妾之别在许多时候只不过是个方便的称呼罢了这些女人在自己家中的地位如何都是千人千面各自不同有厉害的女人挂个妾室的名义而撑持着整个家族的门户成为实际上一家之长的情况在这西南边蛮的民风之中也不算是太过希奇的事情是以如同高升泰的生母那般在他幼年之时就溘然长逝的情况如若她生前与高升泰的父亲那位老一代的善阐侯之间并不是情谊特殊的话恐怕她那正妻的地位也实在不能给高升泰带来多少的好处。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朱丹臣、禇万里、古笃诚、傅思归他们但跟我最兴趣相投交情最深的”高升泰似乎忆起了那阵年少轻狂的时侯嘴角浮起了一丝的笑意旋即化作一声长叹:“却是段正淳就是那位我们大理的故文安帝中宗陛下!”
巴先生蓦地一惊在大理国中几乎无人不知大理一国朝堂之上高段两家可谓是君非君、臣非臣虽然表面上还是一派顶礼如仪和睦共处的景象但事实上只怕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这种主弱臣强权臣当朝的局面势必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大理国中之所以能出现这十余年来段皇帝与“高国主”并立的特殊局面无非是因为高氏一门虽说掌握着相对于段家而言处于绝对优势的实力但却仍然没有把握将段氏一门连根拔起罢了。
大理自立国之初便有六大世家并称但随着这么多年的动荡六大世家之中多半已是门户凋零真正还能左右大理国势大局的也就只余下现在的段、高两门而段氏一族自前朝杨义贞之乱后也遭受了极大的打击这些年来在高氏压制之下已然殊乏还手之力随着时日推移段氏一族影响只能是渐渐势微假以时日只怕名正言顺地以高氏代段氏也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
然而善阐侯会在这个时候突然之间跑来招惹宋国实在是让这位巴先生很有些莫名惊诧的感觉。
这些天来他跟随着善阐侯也自然已经知晓了善阐侯会突然有这样的决定与举动是来自于大宋国相秦桧的那一封密信。
巴先生直到现在都还自是想不明白且不说秦桧是儒家弟子圣人门徒单凭秦桧独禀大宋国政垂十余载便可知道秦桧绝不是个易与之辈这样的一个人物又怎么会将他与大宋天子官家之争寄托在一个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之上?!而这大宋国内的政治斗争又怎么会牵扯到西南边陲的大理国善阐侯的身上?!而这位善阐侯又怎么会在见到这封书函之后就这么放下一切急匆匆地赶往大宋临安?!
且不论秦桧所谓的那个理由是何等虚无怪诞之说就算是他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就算以秦桧在大宋朝堂之上所积蓄的实力也确实是足以与大宋皇朝的那位天子官家放手一拼就算这位秦桧在那封书函之中甚至许下了事成之后要割潼川府路与成都府路这千里之地予大理的重贿许愿这位巴先生也还是怎么也看不出善阐侯有任何值得圈入到这场大宋朝堂之中的政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