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西夏
也许这一场征伐北辽之役赵光义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能赢他很清楚赵匡胤在大宋军队当中的威望绝对不是一场两场的胜利所能够替代得了的但对于赵光义来说一场大败或许也能带给他同样的效果。
自那场伐辽之役大败之后由赵匡胤一手提拔起来的那些能征惯战的宿将耆老绝大多数都成为了这场败仗的替罪羔羊被赵光义就此投闲置散解职贬抑而赵光义选拔来替代他们的人选所看重的都不在于征战之能而是只在乎他信不信得过只在乎到底是不是赵光义的亲信心腹之徒。
这一场仗使得赵光义兵不血刃地牢牢把握住了大宋皇朝的军队但无数能征惯战的宿将耆老的投闲置散无数随着赵匡胤南征北讨的精兵强将埋骨幽燕之地也使得大宋军魂几乎就此消磨殆尽使得煌煌华夏面对四夷环伺之境积弱百年乃至被女真人的铁骑踏破了汴京神器境况之凄婉一至于斯。
如若能将他的那些心机与权术用在治国而非夺权之上或许大宋皇朝早就是另外一番局面了吧?!
赵匡胤轻轻一叹怅然若失转眼望向坐在他身前的任得敬。
毕竟赵匡胤御宇天下一十七载广开言路优礼文人士子尽收天下文人士子之望朝中大臣无不倾心归附这样的势力原本就根本是动摇不得的如若不是赵匡胤本来就有欲以晋王赵光义承接皇统的意思屡屡明示朝中大臣是以在那等骤然生的情况下面朝臣们根本无从查明真实的情形纵然心下疑惑也并没有立场多说些什么否则赵光义就算再铤而走险也绝坐不上大宋天子的宝座。
然而更令赵光义坐立难安的却并不是赵匡胤在大宋朝堂之上的影响而更多地是他在那大宋军队之中无可比拟的威望赵匡胤原本就是个弓马皇帝一根蟠龙棒横挑天下四十八洲的传说早于播扬天下九洲在军队之中根本就是一个已经被神话了的存在当是时大宋以文驭武的方略尤未草创而当是时军中那些由赵匡胤一手带出来的能征善战的能臣宿将也还并未完全老去大宋皇朝的根基就靠着这样一支可以说是完全活在赵匡胤影子当中的军队支撑着赵光义又怎么可能安得下心来。
是以他甫登位伊始就开始着手准备大举征伐也就是希望能够借着战争的机会重新树立他在军队当中的权威他并不是真正看不清当时的形势应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将他兄长赵匡胤那句交代听进耳朵里去只不过这位新继位的天子官家实在太过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来使他能够在大宋皇朝的军队当中成为可以替代得了赵匡胤的存在。
他失败了但是他也成功了。
在借着赵匡胤留下来的精兵悍将一举而攻下北汉之后赵光义马不停蹄驱使着大宋大军动全面攻辽之役由是而造就了这大宋百年积弱之局。
这些事情以他对于心胸见识以他对于赵光义为人处事的了解却也是直到近来才渐渐想明白的眼前这位西夏文士身为一个百余年后的局外人能够看到这一步却也着实是颇为不易的了。
“其实我看党项人活得苦啊”任得敬眼下已然颇有了几分酒意却是转了个话题拍案说道:“只是他们却是苦得甘愿苦得固执也苦得不可解脱!”
“哦?”赵匡胤侥有兴致地问了一句:“据说近年来西夏国力蒸蒸日上却不知苦从何来在下愿闻其详!”
推荐阅读:-----------------
(天津)
赵匡胤在刚刚托身于自己这个后世子孙的躯体之上刚刚看到这一段的史藉所载的时候他简直都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很了解赵光义自己的这个弟弟或许并不是个合格的天子治世之才但却绝对是一员合格的战将他绝对不相信赵光义会看不出来在当时的那种形势下面征伐辽邦是何等地不合时宜他绝对不相信赵光义会评估不出以平灭北汉之后早已身心俱疲的同一支军队毫不停留地再度动员去进攻北辽其间的胜算将微弱到何等难以估量的地步。
但赵光义却真的就这么做了。
直到详查了那一战前后的不少实录之后赵匡胤才明白过来他的这个弟弟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或许在赵光义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错误而只是一场豪赌拿大宋江山拿华夏气运来赌他一人的天子权位来赌他能够坐得稳这个大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