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心直捣黄龙,渡海作战。渡海攻台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上海解放后,第三野战军最初拟定以8个军参加攻台。
金门岛及登步岛作战失利后,粟裕提出对跨海作战时间推迟至1950年1月或2月,以便充分准备。
此时,一方面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能够理解斯大林的这种顾虑;另一方面,中国革命从无到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靠的是自力更生走过来的。所以,他这时并不十分介意苏联的援助问题。然而,随着人民解放军在10月下旬和11月初先后发动了夺取福建沿海金门岛和浙江沿海登步岛的战斗的进行,使毛泽东的看法很快发生了改变。因为,两场仗打下来,部队损失惨重。很显然,这两次作战失利都是因为渡海工具过于简陋。沿海作战、近岛作战尚且如此,跨海进攻台湾更非充分准备不可。跨海作战的难度终于使毛泽东了解到准备技术条件的极端必要性。直到这时,他才比较深切地感到需要再度向苏联求援。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16日见到斯大林的当天,他就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对于中共领导人再度提出的援助请求,斯大林含糊其辞地表示:“这样的援助不是没有可能的,本来是应当考虑这样做的,问题是不能给美国一个干涉的借口。如果是指挥人员或军事教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给你们,但其他的形式还需要考虑。”
斯大林说:“1945年,我与罗斯福、丘吉尔搞过一个《雅尔塔协定》。苏联对于维护远东政治格局,负有国际义务。”
斯大林表示,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难免会被美国人发现。他说:“苏联一旦介入,美国必定介入。由苏联破坏苏、美、英三国对远东政治格局所作出的共同承诺,未必是明智的。”为了缓和会谈气氛,他建议毛泽东采取更策略些的方式来解决台湾,比如,是否可以先向台湾空投伞兵,组织暴动,然后再去进攻。
苏联主要担心美国的可能反应。然而,此时美国已决心抛弃蒋介石了。第八章美国公开抛弃蒋介石,为防守台湾蒋介石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讲话,声称“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力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并且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当时著名的“画线声明”。
美国还宣布,从台湾撤去侨民。美国驻台的只是一位领事级代表,最高武官不过是位中校。
美国政府公开弃台的政策使斯大林的胆子壮了许多,原来不想签的条约同意签了,原来犹豫的军事援助不犹豫了。既然美国自己放弃了《雅尔塔协定》划分的势力范围,把中国和朝鲜画在自己的防御圈之外,这就等于把它们交给了苏联。因此,斯大林同意毛泽东就适当时机对解放台湾进行必要的准备,同意将苏联给中国的两亿美元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最需要的海军装备。不过,直到最后,斯大林还是小心翼翼地没有同意利用苏联的飞机和军舰来进攻台湾。
面对国民党的巨大军事优势,毛泽东最初对进攻台湾的艰巨性缺少足够的估计。他虽然知道进攻台湾必须跨海作战,没有海军困难极大,但他相信,既然自己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即使没有海军和空军,他靠步兵和渔船也能占领台湾,长江天堑不就是这么渡过来的吗?当然,毛泽东表示,如果到时候自己的空军能够初步形成,有空军掩护并协助攻击,则“把握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