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与会者畅所欲言,确实摆了不少不利因素和困难。很多同志摆出的意见非常具有建设性,对完善出兵方案和赴朝后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提得非常具体。
但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和军委常委扩大会上,也确有从一开始就唱低调的,林彪就是最突出的一个。10月6在军委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因事未到会),林彪满脸病态倦容,他声音十分低沉地说:“打仗打仗,我们打了几十年仗了,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人心思和啊。现在再去出兵打仗,可是不得人心啊。国家刚解放,国内经济这么个烂摊子,军队的破枪旧炮还没有改装,还有土匪在活动,自己顾得过来吗?还有原子弹,我们行吗?我看中央还是慎重考虑,稳妥行事。”
听了林彪这席话,周恩来以十分严厉的口气打断了林彪的发言,他严正指出:“现在不是讨论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讨论怎么出?怎么理解和落实毛主席的决定!”
毛主席决定出兵,跟林彪是事先打了招呼的,并有意让他统帅征战。因为即将组建的志愿军的兵力除13兵团的4个军以外还要扩大,9兵团、19兵团、3兵团、20兵团等都准备去参战,指挥工作非一般的将军所能胜任。而且志愿军的主力是原来四野的部队,是林彪的部下。志愿军将来的后方东北又是解放战争时期四野的老根据地。各方面情况林彪都比较熟悉。在各战略区指挥员当中林彪年纪又最轻,当时只有44岁,是以能打仗、花样多而著称的名将,在党内军内都有很高的威望,毛主席很器重他,说他打仗的特点是又狠又猛。在众人心目中,林彪去当志愿军统帅是很合适的。
令毛泽东意外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林彪,竟成了党内反对出兵的人物。
1950年10月1日,这一天是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的第一个生日。就在毛泽东刚刚参加完国庆大典,从天安门回到中南海时,周恩来急忙送来了一封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的加急电报:
毛泽东同志:
……自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我方遭受到极大损失。局势对我们已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敌人利用约千架各种作战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使我们的兵力和物资受到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目前,敌人的主要登陆部队已与其南线部队连接为一体,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和物资供应。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抵挡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直接出动,赴朝参战,援助我军作战……
急盼您的答复。
在颐年堂会议的那些日子,毛泽东逐个与政治局委员们谈心,逐个地做工作。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尽管有些同志对出兵有些意见,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别人处在国家危亡时刻,作为邻国和社会主义伙伴,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是难过的。”毛泽东语重心长的谈话,终于说服所有的与会者,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出兵朝鲜。
10月4日,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会议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实际上是一次最高级军事会议,会议对出兵参战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出兵大策一定,接着便是怎么出兵,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刚开始,毛泽东几次和周恩来商议以什么名义出兵问题,两位领导人一致的意见是叫“支援军”比较妥当,支援朝鲜人民嘛。
金日成、朴宪永(签名)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看了两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两道浓眉拧成了疙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无论怎样,我们是不能见死不救的。”半晌,毛泽东对着周恩来叹了一口气。接着,他转身走向西墙上悬挂着的巨幅军事地图,一边端详着一边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周恩来说道:“金日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向我们发出紧急救援的呼吁的,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呢?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哪!”第十八章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问题
对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立即作出回应。10月2日开始,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出兵援朝的问题。各大区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责人都到了会。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先作了开场白,他说,这是个诸葛亮会,请大家来,谈谈对出兵援朝问题的看法,着重摆一摆出兵的不利条件和出兵后有什么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