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因为我现在休息,在这里很想做点有用的事,因为我的日子不多了,我真的很希望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做有意义的事上。如今我任何方面都好多了,就很想更多了解一些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前几天的申请被批准了,所以我今天陪北京佑安医院的张教授到艾滋病区看望病人。
病中的人最需要关心了,他们整天看不到希望。花开花落,日出日落好像都和他们无关了。所以我在去的途中买了一些百合花,祝愿他们平安、开心、健康。我要把希望温暖带给他们,就像当初很多人带给我一样。当我和张教授来到艾滋病区时,有一位叫王益的病人,他的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我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呢?"张教授无奈地给他解释,感染艾滋病与身体的好坏是毫无关系的,再好的身体也抵抗不了艾滋病毒的侵害。
张教授就问他:"你接受治疗了吗?"
"治疗?我家连过年的米都没有了,家里有四口人,只有300斤粮田(这块地只能收成300斤粮食)还谈什么治疗?"王益说。
在和王益的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王益94年到河南卖血,一共坚持28天,每天一针(一针抽两袋,800毫升),卖60块钱左右。后来他爱人听别人说,血抽多了对身体不好,发假电报才把他骗回家……
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校师生对艾滋病知识从不太了解到了解,对艾滋病感染者从不接受到默认。大学校园的歧视在逐渐减小,这与关注艾滋病,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及校领导对同学做思想工作有很大关系。相信只要全国各高校学生都能主动了解、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懂得自我保护,以平等、友善的眼光对待艾滋病人,自愿做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这样就能带动全社会关注艾滋病、关注健康,尽量控制艾滋病的蔓延速度。
现在,我已经顺利回到学校,为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走出了第一步,除了努力把自己的专业修完外,更多地参与到宣传艾滋病行列。坚持往前走,让健康的朋友避免这场不幸的灾难,为感染者朋友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各位年轻的或者不再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再为别人的遭遇幸灾乐祸,觉得是自作自受。事情已经发生了,单纯的责怪当事人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最值得的一点应该是从中间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感染上艾滋病的原因之一确实是我当初太愚昧、无知。坦白地讲,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许从来都不会关注有如此多的人这么痛苦地挣扎在生死边缘,也不会知道有这么多医务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为艾滋病忙碌。曾经觉得"艾滋病"是很遥远的概念,当遥远逐渐走近时,它就因为当初的无知而发生在自己身上。从开始的痛苦、绝望,到现在努力与艾滋病抗争,经历了一年多生死挣扎,我深深地明白了许多。
我醒悟了:长期的沉沦、消极只能变为艾滋病毒的奴隶。我不能这样,懦弱者的屠宰场不是我命运的归宿。痛苦过,绝望过,擦干眼泪,重新上路。用自己惨遭痛的教训告知每一位正在犯错或者即将犯错的朋友,挽救每一个年轻、鲜活、充满希望的生命。
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走稳人生的每一步。尤其是那正在学习、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王益的家里一贫如洗,如果有客人到他家的时候,只能搬一条长凳子坐在不远处还堆着垃圾的屋檐下,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卧室,没有任何电器。一间宽敞一点的大房子被他隔成三间,最前面是厨房,中间是厕所,最里面是猪圈……
王益现在的身体特别的差,从医学上来讲,他已经到了必须治疗的时候。但从言谈中,他表现出对治疗丝毫不感兴趣,还计划着再次外出打工。两个小孩的学费没有着落,今年天旱收成不好,过不了多久,就缺米揭不开锅了……
听张教授说,倘若王益不立刻进行抗病毒治疗,那么很可能连两年时间都不到就要离开这个人间了。但王益却无意中又将这个话题转开,"孩子马上就要开学了,米也吃不了几顿了……"在座的人都默默地低着头,气氛特别的压抑。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只是艾滋病,最主要的问题是他的生活都不能正常地继续下去。
10.3看望病友
可怕的疾病
把一些不幸的人围困在绝望的角落
悲观、惶恐、无奈
他们需要更多的安慰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