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到公司,王总把林冲叫了过来:"你行啊你,脾气还不小,逮谁你都敢吵,这下你高兴了吧?公司就为你这件事,贴进去不知有多少钱!"
林冲自知犯了错,再也不敢吭声了。而事实上,王总早就知道像林冲这种人难于管理,一直在找机会杀一杀他的傲气,也免得日后不好管教。所以有意借这个机会让他犯下错误,只要林冲有了错,就有了短处在王总的手里,以后王总再管教他的时候,就会变得服服帖帖。
讲完这个故事,韦小宝解释道:"洪董,梁山公司就是这么管理员工的,所有进入公司的员工,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把柄让董事长抓在手里,梁山公司将这称之为投名状。这是因为梁山公司时不时会搞一些违法的生意,生产一些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假奶粉、假皮鞋、假短裤、假食用油什么的,这种违法生意的管理,控制点落在安全性上,安全第一位,别让工商税务逮住是第一位的。但梁山那么大的一个公司,数不清的员工,只要有一个员工跑去报告,事情就全都砸了,所以,梁山要求每个新进员工必须先做一些违法的事情,这样一来,犯过法的员工们为了避免法律制裁,也就不会将大家一锅端出来。"
洪董事长听了韦小宝的话,忍俊不禁地放声大笑:"韦小宝,你年纪不大,花花肠子倒不少。好,你再说,我听听你还有什么怪念头。"
韦小宝搔了搔耳朵,继续说道:"其实靠抓住员工的把柄来进行管理的,不只是王伦,后来的梁山公司董事长宋江,也是这么一个搞法。"
听了洪安通的话,韦小宝也哈哈大笑了起来:"洪董事长,你这个,大概就是投名状了吧?"
"投名状?"洪安通一怔。
"没错,就是林冲去梁山公司应聘的时候,当时的董事长王伦给林冲出的这么一道难题。"
梁山公司最早的时候,不过是一家手工作坊,由白衣秀士王伦、摸着天杜万和云里金刚宋迁三个朋友,凑了点份子钱开了家皮包贸易公司,靠倒买倒卖维持生计。起初经营还差强人意,不料过了几年,市场环境恶化,公司的效益一下子就跌落到谷底。为了生存,王伦与宋迁、杜万三人铤而走险,走上了许多小企业为积累原始资本不得不走的一条道路:制假售假。
靠了制假售假,梁山公司慢慢恢复了生机,正在这时候,东京城一个名叫林冲的现役军人,因为脾气暴躁,与上级领导产生了矛盾,一气之下辞了职,砸掉了自己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只好跑来梁山求职,想混口饭吃。
但是,梁山公司并不需要人,所以总经理王伦在对林冲面试后,就委婉地谢绝了,可是林冲死缠着王总不放,因为他不缠也没法子,毕竟他已经走投无路了,哪怕在梁山公司打扫女洗手间,他也心甘情愿,但当时梁山公司还没有女员工,所以没有女洗手间给林冲打扫。最糟糕的是,王总虽然是个小老板,却终究也是个老板,一双眼睛阅人无数,一见林冲那愣头愣脑的样子,就知道这样的员工不好管理,让这种人进了公司,迟早也是个祸害。
纵然是王总一千个不情一万个不愿让林冲进入公司,但林冲已经走投无路了,留在公司里说什么就是不走。看这情形,王总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王总决定先杀杀林冲的傲气,让他把一批梁山生产出来的伪劣产品销售掉。
为了吃饭,林冲没有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去卖假货。事情就这么巧,他刚刚摆出摊来,就遇到了工商局的青面兽杨志,杨志见了假货,当即就要没收;林冲却知道,这假货一旦被没收,那么他好不容易找来的饭碗就砸了,不要说工资奖金了,这批货被没收遭罚款的损失,也都要落在他身上还。所以林冲坚决不肯让杨志执法,两人争执一番,终于发展到了肢体冲突,演变成了一场暴力抗法。
正当林冲为了假货和杨志厮打在一起的时候,王总及时赶到了,他大喝一声,喝退林冲,然后上前扶起杨志:"对不起对不起,这个人是我公司新来的员工,他不明白事理,所以才会有这场误会,真是对不起了。"杨志气急败坏,对林冲怒目而视:"我看这小子是存心暴力抗法,看他把我打的,这医药费怎么办?"王总急忙赔笑道:"医药费当然是我们赔了,当然是我们赔……"一番好说歹说,说得杨志余怒未息,然后王总请杨志进了酒楼,又是一番低声下气,这件事才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