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光阴荏苒,一晃五年过去了,我还在当初那个学校里苦撑苦熬,而青林却当上了局办公室的大秘书,人称杨秘书。据说办公室主任的位置目前空缺,青林是最具实力也是最有希望的入选者。大概因我与青林的同学关系,校长这次到局里跑校改资金,破天荒带上了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教师。
午饭时,本来我们校长要请客的。可教育局的张局长却不依,他客气地说:“校长难得来一趟,再说你的随员又给青林是同学,今天中午我请客。”张局长说话算数,不但请我们吃饭,而且还进了县城最上档次的鲁祥宾馆,又安排在一个装有卡拉OK的贵宾间。我和校长都有些受宠若惊,心里很是激动。其实,这种规格的应酬,对杨青林这个大秘书来说,还不是稀松平常的事。
吃饭时,教育局的头头们都到了。好酒好菜,推杯换盏,气氛很热烈。酒喝到半酣时,服务员拿来一个皮面书夹,请在座的各位点歌唱。教育局的张局长点了《涛声依旧》、《中华歌谣》什么的,接下来是副局长们点了各自最拿手的歌。头头们每点一首歌,杨秘书就迅速地记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小跑着奔向服务台。大概因为小姐们忙不迭,他亲自拿来一撂激光唱盘,抽出一张按进VCD放音机,电视屏幕上随即映出《涛声依旧》歌题,却没有音乐的伴奏声。青林赶忙跑过去调试机器,拧拧这里,摸摸那里,再拍一拍话筒,动作简捷而娴熟。老同学还真有两把刷子,伴奏音很快正常了。画面清晰,音量适中。张局长神情欢快得像个孩子,摇头晃脑地唱得很投入,只是那歌喉让人不敢恭维。可是餐桌旁的人都说唱的好,都使劲地鼓掌,还有人给他敬酒,杨秘书则献上了一束绢纸花。张局长显得很快活很得意,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尔后依次是那些副局长们你方唱罢我登台,嗓音一个更比一个低劣,可叫好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大家不再认真喝酒了,都在忙着唱歌忙着鼓掌忙着叫好。杨青林更是个大忙人,又换唱片,又调音量,跑前颠后的像个导演,额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一把。这时,我暗暗不平起来,便想到该让青林露一手,唱支《北国之春》,或者《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才叫专业水平哩。要知道青林在师大读书时,还拿过卡拉OK金曲大奖赛的头奖呢。于是我冒昧地喊了一声:“让杨秘书唱一首好不好!”餐桌上立即有人附和:“对,杨秘书唱一首,还没听你唱过呢?”正在埋头选唱片的杨青林抬起头来,连连摆着手说:“不行,不行,我这干嚎直叫的破锣嗓子,哪是唱歌的料!”说着,又把一张唱片推进机器里,然后向众人鼓动说:“这是张局长最拿手的《说句心里话》,欢迎再来一首好不好!”于是,人们又是叫好又是鼓掌,把热烈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餐毕,领导们一个个满意而去,杨青林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很真诚地邀我去家里小坐,半路上,我疑惑地问:“老同学,什么时候把嗓子弄坏了,今天不一展歌喉岂不可惜?”杨青林不说话,只是笑,我更纳闷了。
老刘师傅坐不住了,想主动找馆长谈一下,可谈什么呀,我老刘连睡觉都睁着一只眼啊!不谈吧,又怕馆长不理解,怪罪下来更难堪。
正在老刘师傅忐忑不安之际,文化馆长满青苔的高墙推倒了,古色古香的大门拆除了,说是沿街修建门面房,租赁经营,以商养文,可因资金短缺,又迟迟不见动工的迹象。一向庭院深深的文化馆,全面对外开放了。馆内停放的20几辆自行车、摩托车,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对盗车贼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对疲于看管的老刘师傅,无异于雪上加霜。开始,他想用粗粗的铁连把车子串联起来,可别人用车时又太麻烦。后来,他索性拿只马扎凳坐在车棚边,像大街上看自行车的老太太,两眼一眨不眨地紧盯着每辆新的或旧的自行车、摩托车。即便这样,仍觉得不安稳,大脑过于集中,紧张得心跳过速。老刘师傅本来就有心脏病,照此下去,还不得把老命搭上。再后来,老刘师傅想到了辞职。担惊受怕的,还不如回家抱孙子。
主意拿定之后,老刘师傅浑身轻松,专等着找馆长谈谈辞职的事。可馆长是个大忙人,不是外出讲学,就是开作品研讨会、创作笔会什么的,总也见不着人影儿。见不到馆长,老刘师傅的心情灰灰的,也只好当天和尚撞天钟地往前捱。他想,莫管那么多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反正辞职也就早晚的事!如此时日一长,老刘师傅紧张的神经麻痹了,心跳血压也渐渐恢复正常,但对申请辞职的事,却一直念念不忘。
这天中午,老刘师傅终于找到了正在看报的乔馆长,一位非常厚道的小老头,人称乔老爷。馆长极热情地把老刘师傅让座在沙发上,又沏了一杯香喷喷的龙井茶。老刘师傅激动得双手抖抖索索,颤颤地接过茶杯,低声说,我想给您谈谈看车的事,不知馆长……?没等老刘师傅把话说完,乔馆长随即接过话茬,不就是看管自行车吗?你干的不赖,这半年来,咱馆的院墙拆了,车子一辆也没丢,辛苦你了。
老刘师傅心里“咯噔”一下,似乎受到莫名的触动。他还想再提辞职的事,又担心馆长不答应,便试探着说,我年纪大了,换个人干吧!馆长说,换什么人?只有你最合适。这样吧,现在院墙拆了,工作难度大,每月再加80元的津贴补补身子?
老刘师傅不好再说什么,猛地站起身,使劲地握了握馆长的手,满怀感激地步出馆长室。
走下楼梯的时候,老刘师傅在想,一眨眼半年多了,自己不比从前更用心,倒也没有发生丢车的事?他只是不明白,过去高墙壁垒,大门紧闭,却挡不住毛贼们连连得手!现在院墙拆除,没遮没挡,反倒太平无事了。岂不怪哉?
正文杨秘书ok
(更新时间:2007-3-301:23:00本章字数:1611)
杨秘书,名青林。我和杨青林是师大中文系的同班同学,他文章写得好,人又聪明。毕业分配时,青林留在县教育局,而我去了山区的一所中学,成为地地道道的教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