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言报》报道,1990年6、7月间,萨达姆还曾派特使分头到沙特阿拉伯、科
威特和阿联酋,要它们各自给伊拉克100亿美元现款,也遭到拒绝。
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既可以赖债,一笔勾销它所欠科威特的全部
发生。通货膨胀率已达每年40%,黑市上的第纳尔只值官价的1/12。不克服
资金短缺这个障碍,他和他的国家休想直起腰板,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社会动
荡。
当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总要挖空心思,寻找出路,以求解脱。萨达
姆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摆脱经济和财政困难,伊拉克要千方百计敲诈海湾富
萨达姆号召要尽快复兴国内经济,但谈何容易!仅重建被战火毁坏的港
口城市巴士拉,就需耗资45亿美元。因战争而膨胀起来的军队已达百万,装
备亦数倍于以往,为维持这支军队并更新逐渐老化的装备,也需要钱。钱!
钱!钱!对萨达姆来说,已成了最头痛的问题。
然而,战争除了给伊拉克带来几千亿美元的损失以外,还使它欠下了大
有的产油邻国。它首先看中了富裕弱小的科威特。
伊拉克公开提出,两伊战争中,它是同伊朗打一场“圣战”,是为抵制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是为保卫阿拉伯民族而战,并为此而流血牺牲,
因此应当免除两伊战争期间它欠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伊拉克的这种
“一风吹”的无理要求,没有被科威特等国接受。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
量的外债。同伊朗停战后,外债总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直线上升。伊拉克
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外债的确切数字,西方观察家估计在800—1000亿美元
之间。萨达姆为外债烦恼,尤其是他的海湾邻国们替他支付的300多亿美元
的军火帐。不要说大规模重建,就是为了还债,他的国民也得辛辛苦苦干上
10年。此外,一向缺少劳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埃及劳工遇害的事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