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0
在12月10号,日军的第一批撤退的人员已经安排好了,由于这段时间中国军队的迂回进攻,上海的海岸线大部都被中国军队控制了,没有被中国军队占领的沿岸,也被魏起东和唐欣怡用水雷给封锁住了。
所以,日军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第一批撤退的路线选择为经黄浦江入长江,然后再入海。但是,长江航道也已经被魏起东用水雷全面封锁了出口。
慢慢的一步步排雷,显然是不大现实,为此,疯狂的日本人又动用了敢死队。日本人的敢死队可和中国军队的敢死队有着一些不动,往往,他们的敢死队不是敢死队,而必死队了。这次,他们依然是动用的必死队,就是派一个个士兵直接去炸雷。
日本大本营已经下令让松井石根按计划撤出上海了,以眼下的条件,只能走水路。考虑到水路的航道又基本上被魏起东和唐欣怡用水雷给封锁了,所以不适合大型船只通行。
于是,日军就退而求其次,不管大船小船、木船铁船,只要是能在水上载人的东西,他们都想办法集中起来,不够的话,他们就尽一切办法去造。
前方的日军在拼死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而后方的日军,连一些轻伤员都动了起来,日以继夜的造各种船,据说,在他们占领的地方,能看到的木材都被他们一丝不剩的捡光了,连一些由于战争造成的废墟中的烂木头也没有放过。
终于,经过几天时间,十多万人的努力,日军弄到了大小各种船只几千艘。当然,这些船只,几乎都是小船,大多载上十多个人都算不错了。由于航道被款,日军反而觉得这样的小船还实用一些,只是数量还是不够。
但是,这没有办法,日军的方针就是,按批次进行一步步的撤退。先用这些小船将人员送到外海,然后上到外海的大船上面,等这些人员上到大船上,小船再返回接下一批人员,如此反复,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的将几十万大军撤出上海。
陶德曼在心中嗤之以鼻,你日本不主动扩大战争,恐怕现在的中国也不会同意吧,占了东北,又占了华北,中国就愿意就这么让他们日本人心安理得的占着?
但是,这种事情,陶德曼干涉不了,他也只是个传话人,随即,他就两边跑,双方也不断的讨价还价,最后基本上围绕在恢复七七事变之前状态进行反复的纠结着。
日本人觉得这样他们吃了大亏,而中国觉得自己吃亏更大,毕竟是日本主动侵略在先,不但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同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量。虽然话是这样说,但其实这是蒋委员长心理所理想的结果,他也清楚想要一下子将东北和华北收回来,很不现实,如果能够让日军退回七七事变之前的位置,他觉得已经达到目的了。
毕竟在蒋委员长心理,日本还是要比中国强大很多,中国只是凭借一些机遇才将日军暂时逼到了现在这个情况,并不能算是打败了日军。所以,能够这般的提前结束战争,蒋委员长是喜闻乐见的。
但是,日本人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考虑,便表示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一方面原因是日本觉得花费的代价太大,不划算;另一方面,是日本人已经决定执行他们想到的一个撤退方案,即便会损失很大,也不以国民政府以谈判对手,至少保证了日本的颜面。
日军这个计划还没有彻底公布出来之时,看到日军的行动,魏起东便知道他们的方针了。
“小鬼子这是想提前上演敦刻尔克大撤退啊。”连唐欣怡都看出了日军的目的。
当然,此时离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早得很,而且由于魏起东和唐欣怡的到来改变了不少情况,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还会不会发生了。
不过,日军眼下在进行的活动,很类似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情况,但也有不少情况是不同的。比如,在敦刻尔克,德军并未用水雷将港口封锁,所以也给了英国以可趁之机。再者,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本土的距离也要近不少,英国动用的船只不但比日本的多,也更大,运载能力也会强上不少。
魏起东第一时间让中国空军时刻关注着日军海上撤退的情况,而他和唐欣怡也在加紧时间准备,自然是不会让小鬼子能安心撤走的。
“不见棺材不落泪,都死到临头了还如此狂妄……”日本人如此姿态,显然也是激怒了蒋委员长,他立即下令停止调停。
接下来日本人做的事情,让蒋委员长知道被耍了。原来,趁着谈判的时间,日本人在上海大肆搜集木材,钢材或者成品船只等等,他们利用木材和钢材日以继夜的制造小型船只,收集的成品船只也随时待命。
显然,日本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从海上撤退了。
“娘希匹……”蒋委员长气不打一处来,立即命令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第一八四章日军上海大撤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