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太子赵曙先让众臣平身,然后缓缓说道:“适才圣上圣体违和,故而特令本宫代为出席。”他看了看在场的数十名学生,道:“你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希望你们能在今日的才学比试中初露头角,让大家看看我大宋后起之秀的学识和才能。”
接下来就是层层的比试,伯英无心求名,故而从容作答。考卷交上去后,先由一班大学士们审阅,然后将优秀之作奉于太子。一共选出了三篇文章,太子细细看了三篇文章后,问道:“此三人何在?”
仪官看了看名字,朗声唤道:“宣孙伯英、陈子谦、曹立勋。”
伯英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一眼站在朝臣列班中的父亲。只见父亲向他微微的点了点头,于是他迈步走了出来。
三人一字儿排开站在太子面前,皇太子仔细的看了看这三人,微笑着点头道:“孙伯英何在?”
一旁另一个穿褐色袍子的学生说道:“你想替他出头啊?”说话的这个人是太子少保张继先的儿子,张承嗣。
“替他出头又如何!”叔豪大声吼道。
曹立勋笑了笑道:“孙伯英,你我都是官宦子弟,像他们这些商贾之子出生低贱,能进官学也是靠家里的钱财。我们又何必为了他们伤和气呢?”
“学堂里本来就该一团和气,是你们欺负同学在先。”一旁的仲雄冷言道:“看你们的样子,殿试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好啊!”曹立勋笑呵呵的说道:“那我倒要看看你们孙家的人怎么在御前独占鳌头!”他走到伯英的身边,轻声道:“你可别忘了,我可是皇后的侄孙。”说完就带着他的一众人离开了。
伯英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学生孙伯英,参见太子殿下。”
“你是孙廷敬将军的公子吧?”太子微笑着问道。
“家父是镇威将军孙廷敬。”伯英回答道。
太子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嗯!果然是一表人才啊!”他拿起了伯英的卷子说道:“你的文章本宫看过了,词藻纯朴不浮华,立言精妙掌故贴切,乃三者之冠。”
“呸!狐假虎威!”季杰轻蔑的骂道。然后他认真地对伯英道:“大哥!明天殿试你一定要拿个第一回来!”
皇宫,殿宇鳞次栉比,巍峨恢宏。伯英随着众人走在奢华的皇宫中只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来往的宫人、森严的守卫,无不显露着这皇宫主人显赫地位。皇上,这个掌控着天下苍生,被人视为天之子的人就将出现在他们这些少年的眼前,年少的伯英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殿试没有设在威严的金銮殿,而是移师到皇宫的御花园。也许在这里这些学子们才能感觉到一丝松弛,紧张的神经才没有那么紧绷。在花园的大草坪上等候了许久,仍然不见皇帝的驾临。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有些分散了,不时的看看四周静幽的环境,窥视一下来往的宫娥。一个时辰过去了,正当大家的神色分散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大批太监和宫女。他们抬着龙椅、几案等等东西往这里来,然后很快就在树荫下设起了一个简易的丹陛。这个情形似乎皇上就要来了,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又开始集中起来。
又过了半个时辰,才看到两列宫役簇拥着一个身穿黄袍、头戴金丝朝冠的男人往这里过来了。看那黄袍男子的样貌似乎不太符合仁宗皇帝近半百的年龄,这个男子看上去仅仅三十岁左右。待得这个男子坐上龙椅后,站在一旁的众大臣们纷纷跪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原来这个人就是当朝的太子,赵曙。
宋仁宗赵祯膝下无子,于是在景祐二年(1035年)收养了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三岁的赵宗实为子,养在宫中。后来仁宗皇帝有了亲生子,就把赵宗实送回了亲生父亲身边。但是没有想到仁宗的亲生子不久就夭折,于是又把赵宗实接入皇宫中居住。已经年近半百的仁宗皇帝没有儿子来继承皇位,在大臣们的一再要求下仁宗把赵宗实册立为皇太子,并赐名赵曙。就是现在这位坐在龙椅上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