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胡烽火录 > 第0049章 匪夷所思

第0049章 匪夷所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们说她这套衣服不合体制?”,高翼沉吟着开口:“也罢,这衣服的料子也太厚了,我们便登上岸去,先采购一批布料,为全军换上新衣。”

此外还有棉种——高翼心中默想。棉花是从两个渠道传入中国的,一个是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一个是广州、云南的海上“茶马古道”。现在,它还只是被当作一种花卉,所以被称为棉“花”。此刻已是春末,他需要尽快扑向南方,从杭州、泉州、广州三个沿海港口,与胡商交往密切的商贾手中大肆收购未及播种的棉种,或者与那些人定下收购棉种的意向。

“全船转舵,不要理会海盗们的纠缠,转帆南下。”高翼果断的下令。

高羚额头贴地,大声重复了一遍高翼的命令,自赵婉手中接过令牌,“咚咚咚”的跑出船舱。

船队疾驶南下,沿途礁石群重重,高翼顾不得隐藏真相,直接指挥船队按照他记忆中的航线一路向南急行。第二天便抵达了上海附近的海域。

“啊呀”,黄朝宗与赵玉惊呼出声,但却发现这块布没有燃烧,它整块蒙在火盆上,透过布缝可以清晰地看见,那盆中的火炭逐渐变暗,渐渐的近乎于熄灭。

“火浣布?!”黄朝宗与赵玉惊呼出声。

据史籍记载,三国时曹丕曾得到西域贡来的一匹“火浣布”。它制成衣服后,在一次宴客中,曹丕曾故意将这件衣服丢入火盆,然后又若无其事的从盆中捡起衣服,掸干净烟灰穿在身上。众宾客惊奇的发现,那件衣服完好无损。这在以绢帛锦丝为主要衣料的时代,是极端的祥瑞。而后,“火浣布”再不现于中国历史,常常令史学家充满遗憾。

但高翼却明白,这种所谓的火浣布并不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它只是当时罗马帝国的船帆布,一种极其普通的耐火棉布。当时中国还没有出此现棉布。而棉布耐火的诀窍在于重烧菱镁石。

“我们把那种矿石粉又用炼钢的温度进行了焙烧。结果发现,这时候出来的矿石粉,掺杂在燃料中,可以让布匹极端耐火。它若与粘土掺杂在一起,可以烧制出极为耐火的炼钢炉。于是,火浣布便诞生了。顺便说一句,这个布匹的材料不是丝麻葛绢,而是羊毛。我们把羊毛织出来的布称为‘毛呢’。”

这是一个有数百公里宽阔的大入海口。经过简单的测算,后世的南通市与上海市都在这片海域,但现在那个位置不是茫茫江水,便是蔚蓝一片。江口处,高翼整整徘徊了一天,在荒寂无人的两岸上,寻找着过去的记忆。

“此地十年九灾,晋庭无能,胡人常常南下骚扰,故而百姓不愿居此。朝廷为了防止百姓资敌,也尽迁两岸百姓,所以……”,黄朝宗跟在他身后向他解释这份荒凉的由来。

“江中沙洲处处”,高翼放下望远镜,自言自语说:“航道未经疏通,我们这样的五百吨船显然不能悍然驶入,真不知道孙恩是怎么做到的。”

“孙恩?何人也。”黄朝宗纳闷的问。

重烧菱镁石还有另一个作用,经它浸的导火索就是延迟导火索,是造开花炮弹所必不可少的化学药剂。不过,现在说出来,也无人明白。

黄朝宗与赵玉难以置信的来回摩挲着那几匹布,又抬眼看着身着绚丽礼服的赵婉,欲言又止。他们可能想问赵婉的礼服是不是也是这种布料制成,但又因为事实明白在面前,故而没再寻根问底。

顺着他们的目光,高翼也望向了赵婉。

辽东气候寒冷,三山所在地虽然属于海洋性气候,但它的夏季仍有强烈的海风吹拂。所以一年四季穿着毛呢衣服,并不显得突兀。

可是自从船队拐过山东半岛,火辣辣的太阳让许多船员难耐酷热,要不是顾忌高翼在船上,许多水手可能已赤膊上阵。即便是好静不好动的赵婉,待在这阴凉的舱中,鼻翼边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只是她素来善于忍耐,故而还静坐如恒。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