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乳房的历史 > 第38章

第38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990年,统计发现纽约长岛市民的乳癌罹患率,居然高出全美其他城市27%,让学界震惊于环境与乳癌的关系。长岛市的环境致癌因子可不少,包括杀虫剂污染与毗邻核能电厂。可惜,有毒物质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鲜少能确立,有的研究指出乳癌源自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有的研究却又推翻它。加州奥克兰“凯瑟基金会研究所”(KaiserFoundationResearchInstitute)的葛蕾格(NancyKrieger)便找不到DDT、多氯联苯导致乳癌的证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医界证明乳癌患者如果发现得早,在肿瘤还不大时进行肿瘤摘除,再辅以放射线治疗,疗效和切除整个乳房是一样的。1990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建议乳癌病患在接受肿瘤摘除术后,辅以放射线治疗,可有效替代乳房切除,患者的疤痕与心理创伤也较少。

今日,医师多会建议乳癌患者接受手术,不管是肿瘤摘除或乳房切除,淋巴结都是癌症复发机率的指标,感染癌细胞的淋巴结越多,预后便越不好。换言之,手术虽为乳癌患者带来希望,但是存活希望还要视许多变数而定。手术虽然是乳癌的主要疗法,其他疗法也有长足发展。1895年,栾琴(WilhelmRoentgen)【按:一般译作伦琴】发明X光后,医界发现放射线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遂用来治疗无法开刀的乳癌病例,或者杀死手术后残余的癌细胞。其后,超高电压X光在20世纪30年代诞生,到了60年代,钴射线也诞生了,但是医界却发现高剂量放射线照射有害人体。他们曾追踪研究1935年到1971年间接受放射线治疗的数千名女病患,发现她们罹患肺癌的机率,比接受其他疗法的患者高出近两倍。不过朝好的方面看,患者如果接受手术配合放射线治疗,将降低乳癌的复发机率,比只接受开刀、未配合放射线治疗者要低三分之一。

20世纪60年代,化学疗法加人了抗癌行列,化学疗法是以静脉注射多种药剂,干扰癌细胞的复制。到了今日,乳癌的标准疗程是在初步诊断后先施以化学疗法,尤其是对癌细胞侵入淋巴结,但尚未停经的乳癌病患。至于已停经的乳癌病患,化学疗法的效果仍然存疑,但是整体来说,化疗大约可以延长病患寿命2到3年。

荷尔蒙疗法则是迟至20世纪初才研发出来,医界早就怀疑乳癌的产生与女性生殖器官有关,后来才确定祸首是雌激素。雌激素在卵巢制造,可刺激乳房生长,它与乳癌的关连一经确定后,许多年轻的后期病患被迫切除卵巢。

今日,医学界认为雌激素会增进乳房肿瘤细胞生长,其分泌量和高脂肪饮食、环境因素都有复杂关连。近年,医界发明了合成激素“塔摩辛芬”(tamoxifen,音译),它可以占据、阻断雌激素受体,防止摄入内生的雌激素。医界已证明对停经的乳癌患者,“塔摩辛芬”和化疗一样有效,但尚不知道它对未停经妇女是否有效。

纳菲指出,里昂、帕特内等欧洲城市养育院的婴儿,普遍由奶妈哺乳.死亡率分别高达33.7%与35%;巴黎、理姆斯、爱克斯(Ax)等地的养育院婴儿则多食用代乳,死亡率更分别高达50.3%、63.9%与80%;纽约市养育院里的孩子也是食用代乳,死亡率更是将近100%。有了统计科学做后盾,纳菲的建议形同“医师命令”,他说:“婴儿出生后的头四个月至半年里,只应从母亲的乳房吸取养分,许多婴儿最好是吃食母乳一年。”从此,母亲对婴儿的责任并未纾减,反而加重,医师仿佛传道士或教士,用“应该”、“责任”、“义务”等字眼命令母亲哺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聘请奶妈哺乳的习惯消失,人们逐渐仰赖奶瓶喂奶,牛乳或羊乳成为最重要的母乳替代品;生母哺乳还是奶妈哺乳的古老争议,也被奶瓶喂食还是哺育母乳的争议取而代之。虽然多数人仍认为母乳是最好的,却很少人认为它攸关婴儿存活。医学统计而言,西方婴儿已不再因奶妈哺乳或饮用未经消毒的动物乳汁而有早夭危险。

但是乳癌就另当别论了,打从19世纪末起,人类寿命延长,癌症罹患率也跟着提高,成为现代医学的焦点,一如中世纪的瘟疫、文艺复兴时期的梅毒,或者19世纪的肺结核。在所有的癌症当中,乳癌的普及率堪称达“流行病”标谁,直到今日,科学家依然不明白乳癌为何会发生。医学界只能确定,乳癌始自乳管内部的异常细胞,这些恶性细胞不断增长繁殖,迅速挤满乳管,乐芙医师(SusanLove)形容它为“水管生锈”。最后,这些狂乱繁殖的恶性细胞冲破乳管壁,侵入乳房组织。如果不治疗,乳癌会持续移转,侵入腋下淋巴结,蔓延至骨头、肝脏、肺部与其他淋巴结。

癌症妇女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

为了治疗乳癌,医界在过去150年里发展出4种疗法,分别是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疗法与荷尔蒙疗法。

全球流行病:每年100万人死于乳癌

手术、放射线、化学与荷尔蒙四种疗法,让乳癌妇女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尽管如此,妇女死于乳癌的数字依然不断攀升。1980年,全球死于乳癌的妇女为56万人,预估到了公元200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达100万人。惊人的死亡率,让研究者、医师与乳癌防治者投入前期预防工作。西方工业国家妇女罹患乳癌比例最高,许多人相信只要大幅改变饮食、生活形态与环境,乳癌罹患率应可大幅下降。

研究者之所以认为饮食改变可以降低乳癌稚患机率,是因为亚洲国家与西方国家妇女乳癌罹患率大不相同。美国与英国妇女脂肪摄取量最多,乳癌罹患率也最高;相对的,在日木、中国等低脂肪饮食国家,乳癌罹患率仅及英、美的五分之一。流行病学者并发现亚洲妇女移民美国,开始摄取高脂肪食物后,罹患乳癌的机率便上升,进一步证明了营养过剩(尤其是高脂肪饮食)是美国乳癌猖獗的主因。

虽然科学界认为脂肪是人类大敌,不饱和脂肪的橄榄油却有死忠的拥护者。希腊一项针对两千名妇女所做的研究显示,每日食用橄榄油一次以上,可降低罹患乳癌机率达四分之一。妇女杂志迅速地跟上这波饮食防癌热潮,经常语出惊人,仿佛改善饮食就可治病。1994年7月号《妇女家庭杂志》的标题便宣称:“你可防止乳癌——方法如下”,内文更武断写着:“预防乳癌食谱,顶尖医师的革命性饮食法可挽救你的性命”

其他防癌措施还包括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子,首要目标是杀虫剂及其他有毒物质,它们的化学结构类似人体内制造的雌激素。学界相信,杀虫剂产生的异雌激素(xeno-estrogen)会附着在人体乳房的雌激素受体上,触发乳癌。这个高度政治化的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与运动者,希望能找出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展开全球性的战斗。

19世纪下半叶,医界发明了麻醉与防腐剂,让传统乳癌手术出现了曙光。麻醉法发明者为牙医摩顿(WilliamMorton,1819-1868),1846年,他在波士顿的麻省综合医院开刀时,首度使用乙醚为病人止痛。1864年,巴斯德提出细菌理论,医界开始研究消灭病菌法,直到英国外科医师李士德(JosephLister,1827-1912)发明防腐剂。才广泛使用于外科手术上。

1867年,另一个杰出的英国外科医师摩尔(CharlesMoore)确立了乳癌外科手术准则,他认为乳癌复发是因为癌细胞未清除千净,为了防止复发,必须切除整个乳房,包括乳房皮肤、淋巴、脂肪、胸部肌肉与感染癌细胞的腋腺。

19世纪末,由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哈尔斯蒂特(WilliamHalsted)医师发展出来的乳房切除根治疗法(radicalmastectomy),成为美国乳癌手术的标准程序,包括切除病患的乳房、淋巴结、大胸肌,相连的韧带与肌腱也一并切除。追踪研究显示,采用哈氏乳癌根治疗法的病患,存活率显然高于其他乳癌手术。其后60年,哈氏乳房切除术成为主流标准疗法。

及至20世纪中叶,哈氏乳房切除术逐渐被改良式切除法取代,这种手术只切除乳房、腋腺淋巴结,但保留乳房之下的胸肌。到了20世纪74年代,哈氏疗法与改良式切除法均遭到强力挑战,病患与医师逐渐认为许多患者的乳房根本毫无必要切除。

乳癌患者卡丝娜(RoseKushner)率先主张,医师不该全权决定乳癌病患的疗法,应该让病人有选择权。卡丝娜在《乳癌》(BreastCancer)一书激烈批评所谓的乳癌根治疗法,尤其是“单一步骤”的乳房手术。所谓“单一步骤”乳房手术,是指医师在切片时发现肿瘤为恶性时,可以当场切除病人乳房。切片是让医师可以取得患部组织,通常是用手术或探针深人肿块,取出所需的检验样本。化验结果如是罹患乳癌,患者通常只有两种选择,不是接受乳房切除术(切除整个乳房及腋下部分淋巴结),就是接受肿瘤摘除术(取出肿瘤硬块及一部分邻近组织、部分淋巴结)。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