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千万贯
她的侄儿,死得不明不白,她不能让这些人给侄儿偿命,但总得让他们受点罪,不然,她如何都不能甘心,“等张昕和张宪回京后,把那两个小子也关上几天,然后,让每家都交一千万贯钱,到你大理寺去赎。”
这钱一半上交给国库,一半交给国舅府。
除此外,再无所依凭。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心怀朝廷,才会愿意学成文武,贷于帝王家。
这才是她所想要的人才。
当年朱俊和她提过的,取消九品中正,借此剥夺世家大族的举荐权,通过以考试形式,选天下人才而为朝廷所用。
选出来的人才,才能朝廷所用,而不是为士族所用。
仔细回想着杨太后刚才说的话,方躬身回话,“臣有今日,有赖于娘娘的提携之恩,臣自当一切听娘娘的。”说着,竟是跪下来磕头。
“你起来。”杨太后没让他真磕,忙地喊住,瞧着赵弘一脸虔诚与忠心,顿时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她喜欢用寒门庶族官员的原因。
不独因她出身寒门。
更在于看重他们身上忠心的品质。
这份忠心,士族官员身上,看不到一丝半点,甚至许多士族,传家之训中,有信、德、孝、悌、让,却唯独缺一个忠字。
可惜了朱俊。
只盼着眼前的人,能活得长久一点才好。
“现在关在牢里的人,你让他们好好吃吃苦头,孤听杨御史说,你对刑具,自有一套研究,只要危极他们性命,孤都不会追究,可以让他们多受点活罪。”
杨御史,即是御史大夫杨青。
法不则众呀。
所以,才有了前代的:朝廷改易,门阀不移。
对于士族来说,无论谁做皇上,谁家天下,他们的家族门第不会受影响,在他们眼中,朝廷不过是维护他们权利的工具。
对于士族来说,他们的地位与名誉,是由他们的这家族承传,是由他们的才学所决定的,有关家族承传,形成了前代,凭借家中枯骨,位至公卿的局面。
所以,这些人不好管,也不服管。
相比而言,她更喜欢用像赵弘这些,没有家族背景,没有根深叶茂的能人异士,一身荣辱,皆系于自己的才干,系于上位者,凭着才干,才能得到上位者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