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张茹切好土豆丝,解下张母的围裙围上,动手炒菜。张母大概嫌张茹炒菜油倒多了,小声埋怨。张茹瞟我一眼,娇嗔:“妈——”
张母冲我尴尬一笑,说:“茹儿很少做家务,她主要任务是读书。”
张茹端一大盘土豆丝放桌上,歉然一笑,转身向张母要鹅蛋烧汤。朱蒙帮忙摆碗筷酒杯。张母歉然说:“不晓得你们要来,没割肉,只有将就了。”
我连声说:“没事没事”。
朱蒙插嘴说:“没事儿,张君娃等会儿肯定要买菜回来。”话音刚落,张君娃背着手,走进屋,笑说:“等我么?没等我你们要后悔。”说着,从身后拿出一大包菜,递给张茹说:“装一下。”
朱蒙自以为是在做好事,其实是在当帮凶。山里人淳朴,不晓得我这种人有好坏。为啥山里人做生意的很少有把生意做活了的?因为他们纯良,思路基本上走直线,总用好心待人,相信善恶有报,不愿做亏心事、缺德事。无奸不商,江湖险恶,他们拿什么去竞争?又怎能不处处上当受骗?
张母喂完猪,洗米下锅,塞几根木柴进灶膛,边烧火边陪我们说话。看得出来,她很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长相不像狡诈之徒,而且言谈举止得体。毕竟出身书香门第,多多少少有点儿逗人爱。我一直觉得自己不算坏人,但也不算好人,应该是从坏人里面挑出来的好人。
张母碍口似羞地了解我家庭情况。我照实说了,因为没必要隐瞒。可能我家庭条件之好,让张母感到意外,但又不好说什么,看看朱蒙,又看看我,心神不宁地揭开锅盖搅米,添柴,有一句,没一句的跟朱蒙拉家常;说的无非是猪儿牛儿、农药化肥,话语中流露出对老天爷的敬重,盼着风调雨顺、家畜跟人都健健康康。我忽然发现自己来错了——像这样的人家,即便晓得女儿被人骗了,也顶多骂自家女儿,哀叹命运不济,绝不会找人麻烦,更不会闹事。
张茹回来,瞟我一眼,笑,招呼朱蒙,娇滴滴喊妈,蹲膝前撒娇,梳洗后换了件桃红夹克。张母笑道:“傻女子,天都要黑了,换衣服给哪个看?”
张茹不依,娇声喊:“妈——”,觑我一眼,跺脚扭腰,转身到灶前,挽起衣袖刮土豆。
张君娃倒了三杯酒。张父找个小酒杯也要喝。张君娃讶然说:“爸,你也要喝?你的胃?”
张母含笑说:“君娃,给你爸倒起吧!他今天高兴。”
酒桌上的话,如今已想不起了,只记得张家人都很高兴,很热情,对我这个准女婿很满意。山里人十几岁相亲不稀奇,因此他们并不觉得我突兀,他们以纯良之心待人,不疑心我。马生下来就是马,但人要作为一个人,还需要靠后天慢慢的培养。我那时遵循的是快乐主义,只要能让我快乐的事,就会做,不管是否会伤害他人。这样的思想实际上是可怕的,因为只管自己是否快乐的人,很可能懵懵懂懂就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多年后,我在三监区,碰到几名相貌英俊的年轻人,他们犯罪时的年龄只有十六岁。他们把一个女同学骗到其中一个人家里,灌酒,轮奸,捆起来,拿乳房当靶子玩飞镖。这个女同学被折磨了两天,终于寻到个机会从阳台跳下去,虽然摔断一条腿,但总算逃离了魔爪。他们中间有两个人,犯案之前还是处男,也从没干过什么偷鸡摸鸭的事。他们是天生犯罪人吗?他们跟我一样,只管自己快乐,不管是否伤害他人。人如果不用道德进行自我约束,干下兽行一点都不奇怪。我那时是运气好,朋友中没谁约我去玩强奸,如果有,多半我会答应。后来,我从三监区调到入监队带新犯,又遇见一拨轮奸同学的,年龄都不大,十八九岁,他们还有同案十四岁的,送到少管所了。我曾问过他们当时咋想的?他们的回答大体相同——一群同学一起玩,有人提议把某个女同学强奸了,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害怕出事的……但到最后都上了。他们中间,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十九岁;受害者十六岁……都毁了!
我们的道德教育哪儿去了?我们的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公德,私德,性德……十四岁的少年就已经很危险了,有能力伤害他人了。我们的家人成天给孩子灌输的什么?金钱,成绩,享乐……我认识一个叫张八级的人,就是十四岁犯下的强奸杀人毁尸灭迹案。当时警察还没怀疑到一个少年身上,猜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刑释人员所为。如果不是张八级心理变态,把小女孩的生殖器珍藏起来玩,说不定还没那么容易落网。虽然这样的案例不多,但的确要引起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绝对比成绩重要。当然,也许是我黑暗的东西看多了。从某种意义上,监狱可以称之为“恶人谷”,但这些恶人,在犯下罪行之前,跟普通人生活在一起,身上并没有贴上所谓“天生犯罪人”的标签,甚至不少人是偶然犯罪。我们可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那么他就有可能犯罪。
张父背捆烟叶慢腾腾进屋,他面黄肌瘦,眼窝深陷,背微驼,一看就晓得是病汉。他反应似乎很迟钝,朱蒙喊他,不过微微点个头,顺带瞟我一眼。张母笑着起身,帮张父接下背上烟叶,搁墙角边,又心疼地替他掸了掸灰。
张父坐我身边,慢慢解开中山服的第三颗纽扣,摸出一个塑料袋,一层层理开,在一把过滤嘴香烟中挑出两支好烟,递给我和朱蒙。张母微笑着双手搭张父肩上说:“你张叔不抽纸烟的,他抽叶子烟,这烟是别人发给他的。他相当节约哦!”
张母给张父倒了杯白开水,笑着对我说:“你张叔有胃病,不能喝茶。”
张父看看我,抬眼用目光询问张母。张母含笑说:“他是茹儿的同学,特地来看我们的。”
张父听了,一下子有了精神,认真看我,腼腆一笑,说:“你喝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