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当你听了上面几个答复,你会有一个印象,觉得此人是一位标准的男女平等论者。你继续听下去。
问:阁下赞成男女同校么?答:男女各有特性,如一同就学,则难免失去各自的特性;不过,同学也有同学的好处。
卡耐基请大家注意:他对于男女同校的问题,是保留着赞成或反对两种意见的,换句话说,他采取中立,未置可否。
但是和他对话的人,却把他的“中立”理解作“赞成”了;因为他在以前的回答中,说了许多赞成男女平等的论调,听众就受了这种影响,硬把他“中立”的意见也算作是“赞成”了。
美国心理学家海曼在类似的测验中,测出一百人之中,有七十三人是把对方的答复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去理解的,这一点在应酬时也不可不了解。
有些小孩子在上课时一直哭着,教师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他说:“你看大家都不哭了,你也不要哭吧,等一会我们每人有蛋糕吃。”那小孩子果然不哭了。
和小孩子讲话要用小孩子的口吻,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接受,更谈不到要他自动听话了。
话得说回来,以上说的,不过是一般的情形,譬如幼儿园开学时那种混乱场面,究竟是怎样收拾好的?不久卡耐基就此问及那位幼师毕业的女学生,她说:我们都按一个原则去理解这场面:第一天,哭哭吵吵;第二天,还是哭哭吵吵;
第三天,大家都乖了;第四天,小孩们开始顽皮了。
看了幼儿园教师对待小孩子的应酬术,卡耐基认为他们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她们能牺牲,应该说是:“放弃”自己的个性去迎合小孩子们的兴趣和思想。
应酬的学问和艺术不是一早一晚就能学尽的,所以也有赖于经验的积累。应酬学家甘保博士在他的论述中,把“经验”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
(二)、对于话题的内容应有专门的知识——当你和对方谈到某一件事时,你必须对此确有所认识,否则说起来便缺乏吸引力,不能让对方发生兴趣。
这种做法出于热诚,而热诚却永远是应酬成功的要素。
当你的内心充满热诚时,你向别人提出的,将不是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而是他乐于回答或者是她所熟悉的问题。
你知道某人去过美国,如果你向他问及美国的事情,他一定非常高兴或滔滔不绝地讲到美国的许多事情,即使你的目的只不过想问问有关美国入境的手续,而他会连带告诉你纽约帝国大厦的电梯快到什么程度,旧金山市的街道有些地方象香港等等,因为你迎合了他的兴趣。
卡耐基进一步分析,人类有生以来,就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正如有些人力主男女平等,但另一方面内心却希望维持男性的特权;所以在言谈中,会造成对方一种难以理解的情形。据说日本某名人在某一应酬场合中,与人说到了男女平等问题:
问:阁下认为女性应有参政权么?答:当然,我认为给予女性参政权,已嫌太迟。问:你认为应否禁绝私娼?答:私娼应立即扫荡。问:你对男人纳妾的看法如何?答:纳妾实为男性之耻。问:太太应该出来做事么?答:应该,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