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处世与礼仪 > 第311章

第311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保罗·哈威一次在他所主持的一项广播节目“故事的结尾”中述说了表达真诚的赞扬和欣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他说,几年前,底特律的一位教师请史提夫·莫瑞士帮她找寻在教室中跑失的一只老鼠。她了解老天给了史提夫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是在我们这间房子里的人所没有的。老天给了史提夫一双了不起的耳朵,以补偿他双眼的失明。所以那位老师的请求,使史提夫第一次感到他的特长得到了别人的欣赏。几年以后的今天,史提夫说,那次他得到的重视和欣赏,正是他新生活的开始。从那次开始,他开始发展他听力的天赋,终于成为七○年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曲歌手和作曲者。他的艺名就是史提夫·汪德尔。

有些读者看到上述的例子后会说:“这种拍马屁的方法!

“碰着这种情形,”他说:“一定不再提到人寿保险的事,可能提到另外一种保险,例如意外保险之类。”

低能的人寿保险商,会攻击客人所购的别的人寿保险,然后推荐自己的公司。

某书报社派员上门推销,承接各种报刊订户,他去一家客户,人家本来已长期订阅了甲杂志,他还冲口而出,叫人订一本乙杂志,客人一句话就回绝了:“我们没有同时订两本杂志的必要。”这话一经讲出,气氛已很不愉快,再要介绍另外一种杂志时,已来不及了。有许多事情,心理上本来可以稍加准备的,有了准备,一切好办得多,可惜一般人都漠视这种应有的准备,放过了大好的成功机会。

甚至在电话应酬中也有这种情形,预先准备好别人说“是”或“否”时你应该如何应对,就可以避免太多不必要的不快了。

二人谈话,从“非特定话题”转入“正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有许多人喜欢说一大堆题外话,然后说:“言归正传,我今天来找你并不为什么,而是为了……”或者:“今天来访,其实是为了……”这样转入正题,表面看来似乎直截了当,但这样会使得刚才你说的所有题外话完全失去效果,因为对方的脑子,已把你的谈话划分为二。如果你说话有这种习惯,不懂“转题”,倒不如开门见山,一见到人就讲正题还好得多。

(三)、充分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真理——有许多事即使做法不同,但道理是永不能改变的,这种“永不能改变”的道理,自己要常常放在心里。

(四)、要培养忍耐力——切忌凡事小器。经验证明“小器”常使自己吃亏。

(五)、能够利用语气来表达你自己的愿望——不要使人捉摸不定。有些人以为态度模棱两可是一种技巧,其实是相当拙劣的。真正懂得运用应酬技术的人,都会让自己的立场迅速公开。

(六)、常常保持中立,保持客观——按照经验,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更多的朋友。甚至你的“死党”,你也不必口口声声去对他表明,只要事实上是“死党”就行。

(七)、对事物要有衡量种种价值的尺度,不要只是坚持某一个看法。

某洗衣机推销员去拜访朋友,目的当然是推销洗衣机,如果他首先和别人说了一大通题外话,然后说:“今天拜访,无其他目的,实在是想推销……”我想他多半要失败的。但他一开头便谈论近来天久不雨,水库干,停水,然后说:“这几天热得很,天天要换衬衫,每天单是洗衣服就大伤脑筋啊……”由此转入推销洗衣机,真有天衣无缝之妙,即使对方发现了这条“缝”,也不会觉得不舒服的。

有些场合需要声明“闲话少说,言归正传”的。比如对方已知你来意,或者彼此已约定此次是谈些什么,来一个正式宣布,反可使对方的情绪拉紧,把精神集中一下,来谈你们之间要谈的事情。

有些事情是绝不可能立刻得到答案的,你事前要自己作一个判断才好,遇到这类事情,最好不要等候答复就告辞:

“你很忙,我不耽搁你了,请多多考虑吧!”这样也是讨人好感的方法,同时你也留下了下次再来的信号。

卡耐基指出,我们滋养我们的子女、朋友和员工的身体,却很少滋养他们的自尊心。我们供给他们牛肉和洋芋,培养精力;但我们却忘了给他们可以在记忆中回响好多年象晨星之音的称赞。

(八)、对事情要守密。一个人不能守秘密,会在任何事件上发现很多过失。

(九)、不要说得太多,想办法让别人多说。

(十)、对人亲切、关心,竭力去了解别人的背景和动机。

没有经过准备而进行一项应酬,常常不只是不成功,而且会遭受无可挽救的失败,尤其做推销员的,要当心这一点。

美国有一个人寿保险商,就靠他的“准备”工作,成为此中之“王”。他的秘诀是:当他去劝服一个客人之前,先了解他究竟有没有买了别家的人寿保险,如果在别家已有人寿保险奇--書∧網,你还要去劝他多买你公司的,这事成功的希望已减去一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