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释怒 > 三十二章 雄关

三十二章 雄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沸腾的热血激荡着无边的愤怒,激越的啸声缓缓地由张素元身边向四周荡去,啸声如海浪一波接着一波,一浪压着一浪。

随着啸声刺破寒风,在天地间回旋激荡,先是尾随在张素元身后的卫士缓缓跪倒身躯,接着就是在箭楼四周戍守的士兵。祖云寿、郑学峰、岳可刚……,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北城下,他们仰望着箭楼上须发飞扬,有如九天神祇一般的统帅,都不由自主地伏首于地。

啸声中,张素元渐渐物我两忘,最后完全沉浸在自己奇异的心绪里。啸声什么时候停的,张素元自己并不知道,当又听见寒风呼啸,他这才发觉雪已住,云也消,太阳惨淡的光芒又照耀着宁远的群山万壑。

缓缓转过身来,看着城下一眼望不到头跪着的人群,张素元双眼含着热泪缓缓地跪下身躯,向着众人拜了三拜。当所有人又都挺立在大地上,张素元沉声说道:“父老们,我们将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因为我们缺少粮食。缺少粮食的不仅是士兵,还有那些今年没来得及种上地的难民。”

沉默,只有呼啸的寒风在沉默中穿行。

筑城宁远的举动,让关外流离失所的唐人看到了一线希望,虽然这希望是如此渺茫,但希望就是希望,汇聚到宁远的难民越来越多。

激增的人口虽为修筑宁远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但随着寒冬的来临,他们却又成了宁远的负担。

顾忠信从山海关的储备库中给宁远调拨了一部分粮食和冬衣等急需的物资,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押运物资到宁远的偏将岳可刚给他带来了顾忠信的一封亲笔信函。信中,张素元知道顾忠信奏请的二十四万两军饷已毫无指望,不仅如此,今后宁远的一切所需都得靠他们自己想辙,朝廷是指望不上了。

顾忠信告诉他,柳学臻上书朝廷说,与其将银两用在宁远无用之地,倒不如整修山海关至京师一线的防务来得牢靠。用在宁远根本就是打水漂,离人一旦来攻,宁远还不是得拱手相让。

“大人,我们信任您和您手下的士兵,我们宁可自己挨饿,也不会让保护我们的士兵挨饿,我们家捐献供给十五个士兵过冬的粮食。”一位须发苍然的老人高声说道。

粮食,辽东人看得比生命还要贵重的粮食,如今一家家一户户都几乎倾仓而出。在众人一声声捐献的声浪中,张素元忍着泪水悄悄地走下城楼,他不想说谢谢,他觉得这两个字太苍白。

[记住网址.三五中文网]

宁远是守不住的,若死守宁远只能是白白损兵折将,稍有军事常事的人都知道,宁远是孤悬关外的一座孤城,宁远的地势再险要,城修得再坚固都是没有用的,因为离人若困住宁远,封锁海道,雄关就立成死地。

柳学臻还在奏疏中旁征博引,他写道:“善治家者,必先修房屋,而后藩篱;知植树者,必先植根本,而后始及于枝叶修剪。以关门而论,今日之辽东兵微而将少,军需匮乏,粮饷无着,人心摇动,如此之形似堂奥未修,根本未植,臣不敢谬言以欺圣,断言山海可守。臣以为今日虽断不可有忘宁远之心,但却实不能有修宁远之事;文武诸臣当有志于关外,而应实固精于关内,待脚跟立定,方是图谋关外之时。臣此虑者,是计天下之安危,而非一隅之安危也。”

想着顾忠信信中所言,怒火自心底勃然而起,直视着灰暗的天空,张素元幽冷的目光似欲刺破苍穹!他的愤怒并不是为柳学臻而发,柳学臻还不配让他愤怒,因为如柳学臻这等小人所在多有,不足为奇,这样的话柳学臻不说,也自有赵学臻、吴学臻说。让他愤怒的是,事关万千将士生死的战略大计竟可朝令夕改,视如儿戏。

将近两年的时间,张素元已与麾下将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将士们或许还不到可以为他舍生忘死的地步,但对他而言,任何威胁到麾下将士生死的人或事,都会在霎那间激起他心中无边的愤怒。

无法排解胸中的郁闷和愤怒,张素元独自一人漫步在漫天的风雪中。伫立在北城的箭楼上,遥望着雪烟中北方起伏的群山,张素元浑身的热血渐渐开始沸腾。朝廷掣肘又如何?朝令夕改又如何?就是靠自己,他也要把宁远插在辽东的大地上!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