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胡雪岩(共五部) > 第16章

第16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有龄知道,这是军机处转达的谕旨,称为『延寄』,不过虽久闻其名,却还是第一次瞻仰,只见所谓『煌煌天语』,不过普通的宣纸白单帖所写,每页五行,每行二十字,既无钤印,亦无签押,如果不是那个铃了军机处印的封套,根本就不能相信这张不起眼的纸,便是圣旨。

这一番话说得王有龄余憾尽释,便向他讨教接事的规矩,又『要个办笔墨的朋友』,俞师爷推荐了他的一个姓周的表弟,保证勤快可靠。王有龄欣然接纳,约定第二天就下『关书』。

『还有件事要向老兄请教。』他把刘二的两张履历,拿给俞师爷看∶『是

抚署刘二的来头,一个是他娘舅,一个是他拜把兄弟。『

『什么娘舅兄弟?』俞师爷笑道,『都是在刘二那里花了钱的,说至亲兄弟,托词而已!』

『原来如此!』王有龄又长了一分见识,『想来年长的是「娘舅」,年轻的是「兄弟」。你看看如问安插?』

出了藩台衙门,随即到抚署谒见。刘二非常亲热地道了喜,接着便说,『上头正邀了「杭嘉湖」、「宁绍台」两位道台在谈公事,只怕没有工夫见王大老爷。我先去跑一趟看。』

果然,黄宗汉正邀了两个『兵备道』在谈出省堵敌的公事,无暇接见,但叫刘二传下话来∶接事以后,好好整顿,不必有所瞻顾。又说,等稍为空一空,会来邀他上院,详谈一切。

所谓『不必瞻顾』,自是指麟桂而言。把抚、藩两上司的话合在一起来看,王有龄才知道自己名为坐办,实在已挑起了总负浙江漕米海运的全责。

『我跟王大老爷说句私说,』刘二把他拉到一边,悄悄说道,『上头有话风出来了∶如今军务吃紧,漕米关系军食,朝廷极其关切。只要海运办得不误限期,这一案中可以特保王某,请朝廷破格擢用。是祸是福,都在王某自己。』

『真正是,抚台如此看得起我,我不知说什么好了。得便请你回一声,就就我决不负抚台的提拔。』

『刘二是头千年老狐狸,不买帐固不可,太买帐也不好,当你老实好欺,得寸进尺,以后有碍麻烦。』

俞师爷代他作主,看两个人都有『未入流』的功名,年轻的精力较好,派了『押运要员』,年长的坐得住,派在收发上帮忙。处置妥帖,王有龄心悦诚服。

接享受贺,热闹了两三天,才得静下心来办事,第一步先看来往文卷。

这时他才知道,黄宗汉奏报,已有三十余万石漕米运到上海交倪良耀之说,有些不尽实,实际上大部分的漕注还在运河粮船上,未曾交出,倘或出了意外,责任不轻,得要赶紧催运。

正在踌躇苦思之时,黄宗汉特为派了个『文巡捕』来,说∶『有紧要公事,请王大老爷即刻上院。』到了抚台衙门,先叩谢宪恩,黄宗汉坦然坐受,等他起身,随即递了一封公事过来,说道∶『你先看一看这道上谕。』

刘二答应一定把话转到。接着悄悄递过来两张履历片陪笑道∶『一个是我娘舅,一个是我拜把兄弟,请王大老爷栽培。』

『好,好!』王有龄一口答应,看也不看,就把条子收了起来。

由此开始拜客,高升早已预备了一张名单,按照路途近远,顺路而去。

驻防将军、臬司、盐运使、杭嘉湖道、杭州府都算是上司,须用手本,仁和、钱塘两县平行用拜帖,此外是候补的道府、州县,仅不过到门拜帖,主人照例挡驾,却跑了一天都跑不完。

回到家,特为又派人到臬司衙门把俞师爷请来吃便饭,一在把杯小酌,一面说了这天抚、藩两宪的态度。俞师爷很替他高兴,说这个『坐办』的差使,通常该委候补道,至少也得一名候补知府,以王有龄的身分,派季这个差使,那是逾格的提拔,不该为不得州县正堂而烦恼。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