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经过一天的奔波,董小宛的下落没有一点消息,柳如是的心中越是焦急。傍晚时分,她派人去叫来了惜惜。惜惜见到柳如是失声大哭起来,这哭声又勾起柳如是的悲伤,她想到董小宛的苦难命运便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
第二天一早,钱牧斋和柳如是乘马车来到云岩寺里。昨晚柳如是想起董小宛曾告诉她说慧远禅师是位高僧,于是她今日便来寺里求见慧远,以测董小宛的祸福。在昨夜梦中,柳如是的脑海里灌满了董小宛飘浮不定的身影,那身影时而向她靠近,时而远去,柳如是觉得睡梦中的身影很痛苦,总是那样模糊不清。
觉尘接待了钱牧斋和柳如是,他看见钱牧斋和柳如是来到寺内,便产生一种不祥的预兆。柳如是在前殿求了一签,签上四句诗:“苧萝无复浣青纱,肠断湖帆十幅斜,蔓草尚沾亡国恨,乾坤何处可为家。”她见签语不祥,闷闷不乐。在云堂休息了片刻,柳如是便提出求见方丈。
慧远在方丈室接见了钱牧斋和柳如是,慧远坐在蒲团上,合掌当胸,手持佛珠。他精神饱满,高额深目,银髯飘拂于胸。柳如是见到慧远莫名其妙精神就愉快起来。她将刚才所求的签交给慧远,慧远看了一眼便说道:“施主放心,有吉无凶。”慧远见柳如是二人沉默不语,便又说道:“二位施主,不远千里而来,不就是为了此事吗?”
钱牧斋和柳如是听得心中一惊。慧远微笑着看他们。柳如是对慧远的话捉摸不透,于是她进一步试探性问道:“弟子世俗愚昧,望求法师指点迷津。”
那小门年深日久,已荒芜颓旧,被杂草和树林遮得严严的,看不出一丝痕迹。
通往小门的路杂草无数,哑沙弥拿着灯笼在前引路,一路上哑沙弥被树枝刺破了脸,一些被惊动的夜鸟扑扑地飞起,使小沙弥产生无比的寒气。慧远伸手推开小门,小门也应声倒在地上。
这几天董小宛很少睡眠,慧远接近塔的时候惊动了想着心事的她。灯笼的微光和草被踩倒发出的声响使董小宛不寒而噤。灯笼伸进塔洞,慧远模糊地看到一个女人。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慧远问道。
董小宛听见有人说话,稍稍镇静了一下,然后抬起头向塔洞望去。在灯笼的照射下,慧远的光头和花白胡子被董小宛看见,董小宛认得慧远,但在此时她不敢肯定,于是她问道:“是慧远法师吧?”
“施主放心,贫僧方才不是说过有吉无凶吗。”慧远说。
“我正是慧远,你怎么认得老衲?”慧远感到很惊异。
“我是董小宛呀!当初法师还赠了偈语给我的。”
“阿弥陀佛。女菩萨怎有此难?”
第七天,柳如是和钱牧斋乘着双骑马车赶至苏州,并带着替董小宛还债的银子。对于银子的由来,钱牧斋都不知道。
本来,钱牧斋是不想到苏州来的。那天接到刘师峻派人到南京的通知,钱牧斋感到十分为难,但迫于柳如是的压力,才同意前往苏州。到了苏州,钱牧斋和柳如是便协同刘大行赶往苏州府。朱知府看到钱牧斋的到来感到惶恐不安。他知道钱牧斋此次是专为董小宛的事而来的,而现在董小宛却在他的地方上被劫,所以在与钱牧斋的会见过程中一直有点心虚。钱牧斋在官场中混得久了,他知道要朱知府尽力地追查董小宛的下落就不能对朱知府过分使性子。于是他在整个询问过程中都表现出温和的态度,而朱知府在钱牧斋的温和态度下深深感到了自己的失职,于是他便派出得力捕快追查董小宛的下落。钱牧斋在会见了朱知府后,便又启程到苏州驻军主帅杨昆的府上,杨昆对钱牧斋的来访也表示愿意尽全力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