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钢七连VS老A,正面对刚!(二合一,6000字大章)
被打只能立马找地方躲起来。
连露头反击都没法做到,赶忙第一时间用对讲机呼救,这也是在当前情况下,最好的生存方式。
“钢厂,呼叫钢厂,这里是七班,我们遭到袭击,敌人火力太猛,请求支援,重复,请求支援。”
七班长的呼叫传到了陈军这边,即便不呼叫枪声也能清晰耳闻。
具体的细微地形都要双方人员,自己深入敌后进行实地探查。
拉开相当于是搜索的前进队形,注定的推进速度速度并不快,两个多小时也才往前推进了大概五公里左右。
好在陈军并不需要深入腹地,前进速度快慢也并不影响他的计划。
也就是在下午三点多。
从袁朗那里领到了两个班的老A,自信十足能歼灭红军的齐桓,寻着钢七连的位置就找了过来,
细节决定成败。
这是陈军最信仰的教条!
所以在还不确定蓝军总指挥部,究竟在什么位置的情况下。
陈军决定先往最坏的方向想,蓝军会专门卡红军重炮的射程,提前给红军重炮部队开一条路出来。
在开路的同时顺便“瞒天过海”,为尖刀班和红军其他连减轻压力。
最终凭借着情报上的优势,率先对钢七连七班发起的伏击。
老A的实力确实是很猛,一个照面就干掉了七班四个人。
庆幸队伍是一字拉开的,七班拉成了几十米的宽度,老A枪法战术再好,也没有办法覆盖那么宽。
树林里树木的遮挡很严重,老A再牛也逃不脱物理法则。
七班本来就是火力班炮兵转的步兵,正面干仗不是他们的优势项,更何况还是被老A伏击了。
只不过因为是自己的个人推断,完全没有任何的依据可以采用,所以陈军并没有把真正的意图说出来。
对外只是说执行瞒天过海计划,专门出去牵扯蓝军的地面部队。
因为要为火炮部队找条能走的路,陈军将五个班以一字阵摆开,每个班之间距离两百米。
通过齐头并进扩大面积的方式,收集一路上的所有地形地势情况。
导演部为了让这场演习更真实,提供给双方的军事地形图都很模糊,仅仅只有大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