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若若上学
这样不就好多了,银子都给出去了,说再多也白搭,刘自贵气呼呼的却无可奈何。
他只能就此作罢,在方二娘的劝说下,吃了东西早些洗浴睡觉。
秦若若才入学几天,还算适应良好,说夫子严厉,只要乖乖听话就好。
方二娘不像刘自贵那样态度强硬,毕竟现在有的一切都得益于楚楚,把小女儿送去学堂,摊子上确实省心一些。
刘自贵心中不满却没多少时间呱唧,他时常来得匆忙走得迅速,城北永坪巷的小院因此平静许多。
现在房屋还没盖起来呢,有几个子都得集资往一个地方使力,突然被拿去上学堂,他哪能不生气。
秦楚楚在屋里听见他咋咋呼呼,便缓缓走了出来。
“父亲可是为了一两银子生气?”她淡淡问道。
“一个臭丫头读书做什么?她又不能学那些书生去考取功名!”
“你别管她学了做什么,说到底不就心疼银子吗?”秦楚楚道:“这几天的盈利有三四两,我且问你,可会赶不上购买建筑材料?”
自从秦楚楚回竹排村去闹过之后,他们家的事迹很快就在附近传开了。
如同当初隔壁村那个卖了三两银子的姑娘一样,这种与钱财相关的消息总是备受欢迎,广为传播。
这也导致了串串香的摊子迎来不少生面孔套近乎。
俗话说水涨船高,不仅竹排村的人会来,隔壁村的也时不时冒出几个。
串串香的摊子在上宾街是真的火了,甚至慢慢在阳安城传开了,有了竹筒盛放方便打包,走过路过的人尝尝味道再好不过。
他们家盖房子的钱没筹够,打得主意就是一边动工一边靠摊子补充。
现在也确实做到了,砌房屋不会出现资金断链的情况,所以秦楚楚才敢这样理直气壮的把秦若若送进学堂。
之所以背着刘自贵先斩后奏,完全是为了少费唇舌。
很多事情她不是在跟他们商量,事先说与他们听,最后总免不了掰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