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根部吸收水分,源源不断地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精神契合中国人“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民族性。上司惟有抱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心态,部属才肯尽心尽力。若是事无大小,都要请示;样样事情,都要设法牵制,部属就会还以“公事公办”的因循苟且、等因奉此的态度,而不求上进。至于上司如何才能放心,不至被信任的部属所欺骗,那是上司的功夫,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开花结果是枝叶的事,树干向来不与枝叶争绿夺艳。可见干部的第一修养,在“不与员工争功劳”。干部权大位高,当然有机会也有能力抢夺部属的功劳,但是一次、两次下来,部属就不想表现了。因为他觉得反正再努力也没有功劳,何必拼命为上司争光彩?
把成就感让给部属,才能够引起部属强烈的参与感。惟有员工热心参与,干部才能够称心如意地推行组织所欲达成的任务,顺利完成预期的目标。
第四章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树状有机系统(2)
树木由根部到树干,从树干到枝叶,都是彼此互依互长地发展,各部分都息息相关。有分工,却不会出现本位主义。树状组织,最要紧的便是从董事会(根部)到各级干部,以至于基层的员工,都纳入组织的互依互赖网。每一成员,都不是组织中乌合的一个个体,而是团体中缺一不可的连系个体。大家都深觉牵一发可能动全身,没有自己的全力配合,整个组织就会蒙受重大的损失,因而时常自我警惕:“不要因为我一个人不努力,害了大家。”树木的自然生态,以欣欣向荣为常则。
团体的未来,不能依赖个人的力量,否则无法发挥群策群力的效果。这时候为了聚合群力,必须把众人组织起来。
世界上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莫过于天地。最伟大的经营者,便是经营自然的天。领导者敬天、法天、事天,组织才能够像天地自然那样丰富盛大,持续地无限发展。
具体而微的事实,则是树木。它的组织精神,十分值得我们重视。首先必须避免上侵下职,以免主管劳累,而部属却有力使不出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于是员工就要以具体的行动,来安上级的心,使主管敢于放手让部属去做事。部属还应该对上司有信心,让职位愈高的上司,拥有愈大的弹性,却不视为特权而加以制衡。组织内部,固然要像树一般互依互赖,对外的策略联盟,也应该保持委曲求全的心态,缔造合中有分,而分中也有合的关系。把组织看做人员和工作的结合,也就是人和事的配合。既然以人为主,就必须因人设事,不必因为西方人重视因事找人而有所避讳。
我们在树木的组织中,完全看不出我们所担心害怕的本位主义。既分工又合作,使得树木欣欣向荣。各部分之间完全站在合的立场来分,依整体的目标来各尽其力,并且充分配合。云施雨露,由树叶尽情吸收。地下水源由树根向上供应,各取所需,也各尽所能。有组织还要更进一步表现出有效的组织力,以免徒然拥有组织的形式,却无法结合成员的力量,发挥不了实际的组织功能。
第四章树状的组织精神第一节树状有机系统(1)
一般组织形态,不论其为委员制、首长制或混合制,还是系统制、幕僚制或混合制,从“象”的角度来分析,都是同样的“金字塔”形。不过在层级上,有多有少而已。这种金字塔形,由上而下,把它用直线(象征绳索)连系起来,看看“像”(象即像)什么像什么?像一串肉粽(如图29)。老板高高在上,用手一提,这时候所有员工,都活像被绳索套得牢牢的肉粽,非但动弹不得,不能发挥个别的潜力,而且毫无商量的余地,非要乖乖地听话不可,任凭主人提到哪里算哪里。
在这种情况下,要员工自动自发,万一绳索断了,自己反而掉落在地上,摔烂了怎么办?何不顺势把自己“搁”在那里,只要不惹事,日子好过得很。
顾客很少和老板接触,大多和第一线员工打交道,于是顾客的位置,被压得很低,根本谈不到“顾客至上”。何况被绑得死死的基层员工,自己都动不起来,哪里能够为顾客做什么服务呢?到头来只能口头上喊喊罢了。
中国式管理的组织形态,自古以来,就是呈现树状的有机系统。我们从“干部”着手研究,为什么叫做“干”部?因为他们有如树干,正好担当树干的部位。老板是树头,所以称为头家,常常隐而不现,或者半隐半现,好像树的根部那样。
树状组织并不是西方所说的“倒金字塔结构”(investedpyra-midstructure),因为它不一定那样刻板,再怎样倒也要维持金字塔形。树木的生长,随着外在环境的变迁,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该茂盛处自然茂盛,该枯萎时宜枯萎。树状组织同样因应目标的变革,应该发展的部门,尽量扩大延伸;必须合并或裁撤的部门,也要让它萎缩或关闭,以符合实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