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何以称宗做祖
此时面对顾濯,他毫不犹豫地站在众人身前,面容坚毅,神情沉静。
就在他即将开口之时,秀湖真人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带着掩之不住的疲惫。
顾濯问道:“你相信他最终能够做到?”
裴今歌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在百年前的那天,她曾亲眼目睹过道主在世之时的绝代风采,自那以后她始终相信着,从未怀疑。
然而故人都已成死人。
话至此处,两人已然走出那片松树林。
顾濯闻言微怔,不解问道:“为什么?”
“还能是为什么?”
裴今歌只觉得这问题无聊且愚蠢,直接说道:“正是因为我站得足够高了,我才知道往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的艰难,而道主在羽化之上的登仙境中往前迈出了不仅一步。”
“若道主当年功成,最终走通了那条未知的修行路,世间修行者将会看到一片崭新的天地,而那条道路的尽头或许是永生,又或许是飞升。”
她理所当然说道:“如此壮举与功绩,就连开山立派这四个字也不足以概括,唯有称宗做祖才能形容,但凡有心大道之人,如何能不钦佩道主?”
在走出松林之时,裴今歌隐去身影,不为人知。
琅琊山上不复平静,顾濯和那三位密谍司暗谍的战斗,把那看似安宁的夜色彻底打破,引来火光。
然而秀湖真人这时还在那幢木楼里,这时候拿着灯笼站出来的人,不过都是照顾他日常起居生活的童子罢了。
以及不久前拜入琅琊山的李若云。
这位在夏祭中因顾濯而遭受巨大挫折的李家子弟,不曾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与当初神都时候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见道心之坚定,或是偏执。
顾濯不这么想,认真说道:“我觉得这只是一位修行者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该做,不代表就能做到,而他几乎就要做到了,这自然是了不起的。”
裴今歌的声音同样认真。
其实她还有一句话不曾说出来——如果道主百年前真的成功开辟了那一方天地,百千年后的修行者也许就该称呼他为道祖了。
当年禅宗之所以站在大秦这一边,隐隐也与这有几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