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言罢,黄松扳动轮舵,委实轻松了许多。祁恬扒在船舷往下观看,见双湖岛上,树之巍巍,水之洋洋,路之隐约,花之煌煌,不觉心旷神怡,嗫嚅道:“此地除去金鳞鼗昊,便是意境高远、神思飘缈之地,我也想当那隐士了。”
杨起笑道:“既然如此,不妨将你安置此处,待我们西游回归,再来此地接你如何?”祁恬呸的一声,佯嗔道:“你舍得么?”话才出口,蓦然醒觉,不由羞臊得粉面绯红,状若六月桃花,娇艳无比,偷偷左右打量,见胡媚娘、青衣等人神情平然,似是未曾听到,暗呼侥幸。杨起嘻嘻一笑,咳嗽一声,自去与灯芯道人攀谈。
神兽府便在左岛中央,府前一棵大树,甚好停泊筝船。众人顺着绳梯缓缓爬下,进如院中,见当门影壁之上,镌着两组石刻,颇为好奇。祁恬眼睛一转,指将其中的一组,笑道:“小弟,这五幅图案,你可识别得来历?”
青衣道:“第一幅,乃是九鼎铸造之说。据《左传》、《史记》记载,最先泰帝,又唤做太昊,曾派人制做一大神鼎,取一统天下、整备河山之义,其后为黄帝效仿,再做三座宝鼎,象征天地人三界。
九鼎者,则为夏朝大禹所铸。大禹治理好泛滥的洪水以后,划神州大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他见天下万众黎民依旧贫苦,天灾人祸不绝,便思出一法,要在每州中央之所,建立一个堪能扶正祛邪、保全太平的宝物,便颁布诏令,要九州州牧尽心竭力地收集天下优良青铜,经年努力,终于铸造成功九座大鼎。
青衣笑道:“姐姐好耳力,此曲为蔡文姬所作,处处可见她思乡情重、离子凄楚及浩然怨气。‘拍’者,以突厥语而论,即为‘首’,又叫‘篇’、‘章’,之所以起‘胡笳’之名,盖因琴音迥异,融合了胡茄哀声之故。”
胡媚娘道:“此曲各地传诵极广。”青衣道:“正是!唐代琴家黄庭兰,便以擅弹此曲著称于世。李颀《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云‘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对比鲜明,发展层渐递进,可分两大层次品鉴。”
灯芯似觉船身摇摆,喜道:“快快述说。”青衣道:“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之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么?则是抒发胸意,莫不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果真嘎吱一声,又一层结界散去。眼前所见更是分明清晰,灯芯道人笑道:“妙哉!想来只剩下一层屏障了。”
只是后面的琴曲,青衣紧蹙眉头,半日不曾识别,好半日啊呀一声,叹道:“我好糊涂,这不就是《广陵散》么?”众人大惊,皆道:“此曲有名,可惜从来不曾听过,不想却在这双湖岛之外围天空遇上?你莫要耽搁,速速解来。”
青衣点头道:“《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多年不能释怀归好,遂耿耿于心,聂政与严仲子交好,知其心思,便舍身刺杀韩相,正是‘士为知已者死’也。
事先勘测量绘,将辖下各地山川、奇异之物尽皆画成图形,然后成模,分别刻于鼎身四周,一目了然。九鼎便象征着九州,威赫无比,被置于宫门之外广场,借以显示夏王乃九州正统之主,八方咸服,万国敬仰。夺九鼎者,可承天命,为‘天子’,君临神州。
后夏桀无道,商汤揭竿而起,灭夏为王,九鼎遂迁至商都,得保数百年基业,孰料偏偏生出一个殷纣王,腐败不堪,民怨沸腾,于是周武顺势伐殷,既夺天下,又得九鼎。
据传此九鼎极重,因受天地山川之灵气,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发兵八十一万人,方才把九鼎运到镐京,即是长安西南一隅,正是气魄撼天、百废待兴之兆。周成王时,正式定鼎于郏辱,安于洛阳境内。”
黄松啧啧称赞,道:“九鼎果然不同。”
只是东汉蔡邕之《琴操》说法又有不同,道:聂政是战国时期之韩国匠人,其父为韩王铸剑,不慎违了期限,结果被韩王所杀。聂政忿怒之下,为父报仇,可惜行刺失败,但他有心,知悉韩王好乐之后,遂毁容,入山,苦学琴艺十余年,待身怀绝技返韩时,双鬓斑白,胡须髯髯,已无人能够相识。
他上下打点,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伺机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这权势颇大的仇人,自已为宫中侍卫戕戮,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果真又破开一层结界。
杨起叹道:“不想这神兽也是好乐弄曲之人,可惜不走善道,不修功德。”感觉筝船行使缓慢,大为诧异。
灯芯道:“结界虽然卸开,但是余韵犹存,你听,又有琴声悠悠而来了,尚须小公子一言。”
青衣乐在其中,道:“这曲子叫《渔樵问答》,有人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所述乃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极度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种种羁绊。听来悠然自得,有飘逸洒脱之风,上下之句彼此呼应,颇为情趣。依托滚拂技法之纯熟使用,至第七段形成高潮,真是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睥睨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