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在山东期间,有个学生的父母离异了四五年。女孩跟着妈妈过,天天听她妈妈念叨:“你爸爸太差劲了!简直就是恶魔,从来不干人事!”孩子就这样在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到了高三,我给这个班上课。看看这个女孩,虽然人长得很漂亮,却总是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的数学考得特差,来到办公室,坐在我身边,一句话也不说。
我只好先开口:“你挺有意思的,到我办公室干坐着干啥?让我欣赏你一脸忧伤?”
这孩子“哇”的一声,就哭开了。
孩子整整三年都不开心,你们就不问一句‘为什么’?就不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问题?孩子好几次想自杀,你们知道吗?你们这是要把孩子逼上绝路啊!”
两位家长这才一个激灵地坐直了:“她自杀干啥?”
我毫不客气:“那得问你们!”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在感情的漩涡中难以自拔,只有父母可以帮助她,可偏偏父母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不仅无知,而且冷漠:火上浇油,在伤口上撒盐,甚至拳脚相加。这个节骨眼上,最容易出现悲剧。
这就是严厉的暴力。
我笑着说:“别哭别哭,大老王就是救苦救难。你只管有苦诉苦,有冤诉冤。”
这孩子抽抽巴巴、断断续续地,跟我讲了她的身世,她的迷惘,她的痛苦。
我叹息:“你挺不容易呀!从小受了那么多伤害,心里有那么大的阴影,你还这么坚强,这说明你挺优秀嘛!”
许多父母为自己的过失申辩:“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啊!我是爱之深,责之切!”
但是,我要说:“爱孩子是一只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家长们不必因为孩子不理解,就觉得自己多么委屈,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爱’。”有的孩子在高中谈了三四个朋友,家长一无所知;有的孩子打架、洗钱,家长闻所未闻。有时候,我真的很震惊:这些家长成天干吗去了?一经调查,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莫名其妙的严厉。有些是冷暴力,一看到孩子就把脸拉得老长;有些是热暴力,一点不对就拳打脚踢。有些亲子关系破裂的程度,让我怀疑:那个十来岁的小人还是不是他们的孩子?
现在,有不少人批判溺爱。其实,溺爱和严厉只有一线之隔。家长不懂得爱的技巧,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转向社会去寻找情感安慰,这样下去,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以此探讨母亲的拒绝会给孩子带来何种反应。第一种,让母猴偶尔吹出强劲的风;第二种,让母猴猛烈晃动身体;第三种,给母猴装上弹簧;第四种,给母猴身上布满铁钉。但是,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们身边赶开。唯独见到体内灌满冰水的第五种母猴,幼猴躲在墙角,逃离了这位“母亲”。
可见,最可怕的拒绝是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