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朱栟啊朱栟,你终于清醒了,但也不能一蹶不振啊。本来我想打个电话,鼓励他振作起来,转念一想,人家可是借“诗”叙愁,我只好绞尽脑汁,和诗一首送给他:
水调歌头·人才几时有
人才几时有?俯首看三班。
不知弟子心境,凄凄是何缘?
本应拂其桎梏,只因年少无节,规矩成方圆。
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刻苦,成绩大幅提高,高考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他担任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算是青岛的成功人士了。
其次,鼓励得恰如其分,不能滥夸,不是孩子的优点、进步,你冲到前面去表扬,人家反而觉得挺恶心人的。
在我的博客上,经常有学生留言:“我的父母听了您的报告,看了您的书,天天在家里表扬我呀,闹得我现在都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这是典型的“马屁拍到马腿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没有抓住孩子真实的优点,表扬得漫不经心。
“告诉孩子你真棒”,绝对不是泛泛而谈。现在孩子的思想、行为,很有自己的一套,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对家长言听计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难以驾驭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家长如果能够注意观察,在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发现孩子的优点,说得具体,说得真切,他就会产生一种知己的感觉。特别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似乎不太喜欢那些比较浅显的、频繁的表扬:“不错!”“真棒!”他们更多地需要一种激励,一种提示,从而保持清醒。比如:
“孩子,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善解人意了。”
基础记于心,何惧前路险?
不畏挫,敢拼搏,立深远。
谁言有恨,坦途不见磨砺艰。
不经往昔一败,怎求明日精彩?借此箴言:
风雨映彩虹,英雄出少年。
“你的悟性挺高的。”
“你现在做事越来越讲究统筹安排了。”
“嗯。有思想,动手能力强。”
俗话说:“响鼓不要重锤。”也对也不对。鼓槌敲到哪儿,声音最响?找到这个点,比使蛮劲有效多了。
我有个学生叫朱栟,高一期中考试,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班第一,从此飘飘然然。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整天琢磨着做难题。到了期末考试,朱栟竟落到年级100名之后,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果然,朱栟在黑板上留下了这样的悲情诗句:“分有高低优劣,人有成王败寇,此事古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