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学生连连称是。
我继续说:“一张高考卷子,考题的难易程度比例是3∶5∶2。30%的是基础题,50%的是中档题,20%的是难题。那么,30%+50%=80%,80%×150=120分,所以,高考里有120分是中档偏下的题目。只要你大量地做好模拟练习题,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点,120分是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的。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高考得不到120分,不是智力不高,也不是做题量不够,很可能就是你把会做的题做错了。
2008年高考前一个月,我到内蒙的田家炳中学,给高三学生做了一场报告。我的开场就给了学生一个惊奇:“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两个小时,我可以保证,两个小时后,你们每个人的高考成绩至少提高20分。”学生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最重要的是信心,再加上学生对我仰慕已久,何不借此来点刺激呢?果真,孩子们兴奋地鼓起掌来。我向大家做了个暂停的手势:“先别忙着鼓掌,等我讲完后,如果你们确信自己能提高20分以上了,再用你们的掌声告诉我。”两个小时的讲座很快结束了,我笑着对孩子们说:“现在可以鼓掌,限时3分钟。”结果,上千名学生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5分多钟。我想这掌声,既是对我的感激,也是送给学生本人的,因为他们从我的报告中分明已经感受到,在考前的这一个月,只要按我的方法做,有绝对把握提高20分以上。2008年高考揭晓,该校的校长给我报喜,田家炳中学今年破纪录地考了3个清华、北大,本科上线率首次跃居赤峰市第一名。这突出的成绩背后,不知有没有我的功劳,但至少我的讲座没起反作用吧?
距离2008年高考还不到30天的时候,通州的一个考生来找我,诉说他学习数学的苦恼。
我问:“你正常情况下,数学能考多少分?”
他说:“一般也就在75分左右。”
高考数学满分是150分,数学考70来分的学生,他可能连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
我们只好四处求人,校方最后决定:再给学生一次补考的机会,一科交200块钱的补考费。这个学生智商不低,稍微一复习,补考过了;又继续跟班上来。
有了这次绝处逢生的经历,他今后该怎么做人?如何面对他的父母兄弟?我以为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谁知,到了第二个学期,这孩子依旧我行我素,到了期末,又是好几科不及格。就这样,他在浙江大学上了一年,把家底都掏空了,最后遭受了一个退学的命运。家里唯一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我一直强调对孩子的理解和宽容,鼓励他们张扬自我。但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智商越高,能力越强,破坏性也就越大,往往成为家庭的悲剧、社会的危险品。
有一次,我们班排练节目,本来安排在四楼,可学生们觉得七楼更安静,就想到七楼去练。七楼是国际部,学校有规定,学生们不能随便上去,因此,学生们就被服务员拦在了外面。其中一个学生和服务员大吵大闹,一定要上去,最后竟然把那个年轻的女孩给骂哭了。对方领导也不干了,一直告状到我这里。
我说:“那么,你今年高考数学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数学能够得80分,就谢天谢地了。”
我告诉他:“既然你今天来找我,我可以高兴地告诉你,今年高考我能让你达到100分!”
他一脸怀疑:“真的吗?20多天,我的数学就能达到100分?”
“完全没问题。从130分提到140分,这中间虽然只提高10分,可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但是,从70分提高到100分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你只要按照我的思路去做,我能保证你今年高考数学能过100分。”
为此,我召开了紧急班会。
我说:“你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就是不被人尊重吗?什么是尊重?你先去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开电梯的服务员,按规章制度办事,她有什么错?你却对她破口大骂,给了别人尊重没有?凭什么只有你需要尊严,别人的尊严就该被你随意践踏?”
这时候,学生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主动向那位受委屈的服务员道歉。
我们小时候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兄弟好几个,父母、老师就是绝对权威,不听话就一顿好打。因此,孩子对父母唯命是从。现在关系有点倒过来了,独生子女个个是小皇帝,一个不高兴,就轮到家长和老师诚惶诚恐了。可是,如果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永远在主人和奴隶的角色中变换,不管怎么转,都不是真正的自由平等,也不可能造就对社会切实有益的人才。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