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中国英才家庭造 > 第24章

第24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我总结道:“你们很想知道高考是什么吧?根本没你们想象的那样严峻,那么可怕。高考就是一次平平常常的考试。高考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小问题,都不会阻挡你们前进的脚步。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自己搞得多么紧张。用轻松的心态面对,你们个个都是赢家!”

又是一阵掌声如潮。我走下台,和同学们随便聊聊天。跟这个学生微笑一下,拍拍那个学生的肩膀,又摸摸另外一个学生的鼻子。在教室里坐了好长时间,我也不提学习,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帮他们放松心情。

果然,这个班又是人大附中当年高考的佼佼者。

一支笔保孩子马到成功,一碗面也能助孩子战胜自我。

我在山东工作期间,有个学生家里太穷,每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第一年高考,身体虚弱加上高度紧张,考到一半,大脑缺氧,晕倒在考场上。复读到了第二年高考,学生的思想压力更大了,学习状况也不是很理想。有一次他跟我说:“王老师,每次想起那天倒在考场上的情景,我就浑身冒冷汗,所有思路全乱了。”

一开始的起点是同年级最低的,我带班之后,学生的士气高涨起来,成绩在半年内就超过了实验班。高二下学期,我被调到人大附中网校担任校长,无法给孩子们当班主任了,平常也没有时间去关注他们。

高考前的6月5日,学生们要来学校拿准考证,这帮孩子就找到了我。他们说:“王老师,您教了我们一年半,眼看就要高考了,怎么也得跟大家见见面吧?看到您,我们心里面就踏实了。”

我才知道,学生们一直把我当成了一种力量的源泉,把在高考之前能不能见到我,看做是一种深深的鼓舞和保障,好像得到了护身符一样。

于是,我准备了一种蓝黑签字笔———我用过的最贵、最好用的一款———提着两袋子笔到班里去了。我到教室门口,班主任于老师的班会也开得差不多了,也请我上台。

我一进去,掌声雷动。我开讲了:“孩子们,咱们分开已经一年多了,你们忙我也忙,在这最后的一个阶段,我来给你们呐喊助威,送你们一个人一支笔。”

我一看,这孩子心理负担太重,怎么跟他减压呢?我于是说:“没关系,我保证让你吃得饱饱的,那样的情形再也不会出现了。”

高考前一天,我就请他到我家里来吃饭。此后,每天考场前的早餐,我就让妻子给他做荷包蛋面条。那时候的高考还是三天,每天早上一碗面条,卧上两个荷包蛋,三天三碗面条六个荷包蛋,孩子含着眼泪一口口吃完。没料到,那年他考得特别突出。

后来,孩子跟我说:“王老师,我都吃了荷包蛋了,还能没有劲吗?我就想,无论如何也得考出个样儿来。”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人们都不富裕,好在我家里还有面条、荷包蛋,肯定比他吃家里带来的煎饼、咸菜要强吧!这个学生满怀着感激,克服了恐惧,三碗荷包蛋面就把他送进了大学。

台下的孩子们笑眯眯地看着我手中的这支笔,等待下文。

我说:“这支笔可不得了啊。到了网校之后,我天天用这支笔作计划、写报告、搞宣传、批文件。用这支笔,我画出了这个企业的蓝图;用这支笔,网校半年之内就扭亏为盈,一路蒸蒸日上。所以,这支笔对我来讲,就是幸运之笔、成功之笔。今天我把这支‘神笔’送给你们,希望你们拿着它,能够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

学生们立刻一片沸腾:“王老师,您赶紧把‘神笔’发给我们吧!”

哪有什么“神笔”?不过我相信,那支笔确实给一个班的学生带来了信心和力量。一方面,它确实是支很好用的笔,考试的时候,写起来顺顺溜溜的,学生们的心情自然舒畅;另一方面,我在孩子们心目中有一种威信,他们拿着这支笔,就能想起我,那是一种有形的精神鼓励。

送完了笔,我给大家讲了个故事。什么故事呢?《王金战高考历险记》。我告诉他们,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是怎么赶考的,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妙趣横生的经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