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申屠贾万没有想到,这位眼高于顶的小李将军竟是如此爽决的豪侠之士,他的心中不禁为之战栗,便道:“多少随您老,只要能够葬了我爹便可。我能养活我娘。”
哈哈。小李将军却在一旁发了一声冷笑。
申屠贾转身跪倒在小李将军面前,高声道:“恩公,您能助小人葬父,小人这条性命就是您的。请您示下,要小人为您做什么?小人为奴为马,万死不辞。”
“算了吧!我做的都是大事,你个孩子能干什么?”
申屠贾却觉得,既受了小李将军如此巨大的恩惠,竭自己一生之力也难以报答,所以,他无论如何也得要小李将军留下一句话,一声吩咐,或一个命令,好让他为之赴汤蹈火。
堂上的酒客和柜中的店伙一见这情形急忙上来相劝,七嘴八舌地操着难懂的扬州土语,多半是在指责那个年轻公子的不通人情。
“哈哈,小子,你也自称为士,莫非你是秦舞阳不成?”那公子高傲的眼神在周围酒客的面上扫了一匝,当目光落到申屠贾血红的瞳仁上时,他的那口爽利的京片子略微沉了沉,方道:“你个小毛孩子吹得什么大气?”
申屠贾原本就是个言语便捷的孩子,今日受辱于人,更是显得灵牙利齿,当即道:“我今日虽小,但不会总是个孩子。今日若有哪位善人助我葬父,日后我愿为他赴汤蹈火,为奴为仆,终生不二。”
好面子的京里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沉不住气,只听那位公子哥道:“今儿这酒反正饮得也无趣,你既然说得这般热闹,那我倒要跟你去看一看,看看你倒底是个什么士。”
一行人刚要走出酒楼大门,门边突然站起两个公人模样的汉子,向那位公子道:“小李将军,还是免了吧。咱爷儿几个打了尖还得赶路。岭南的路不近,别让我们兄弟俩难做。”
这也难怪申屠贾想不开。在唐代,义行与报恩是人们最为崇尚的两种行为,尤其是报恩,不论是受到他人何等形式的恩惠,都一定要报答,否则将不齿于人。如果这恩情报答得轰轰烈烈,甚至为此杀人放火,那便会倍受世人的称赞,他的故事将在几代人中传颂。
行走在唐代的大地上,人们会看到,每当一个报恩的义士被朝廷明正典刑的时候,就仿佛出现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节日,人们会为之欢乎,为之落泪。在这个时代,人们鼓励这样的将恩情凌驾于法律与理智之上的行为。
两个公差的话虽讲得客气,但听那口气,这位小李将军却是他们押解的人犯。
在天后武则天当朝的这几十年里,大唐李氏皇族的子弟眷属有许多被发配到了岭南,由于扬州是从两京到岭南的必经之地,所以众人一听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你们俩小子给我站得远些,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小爷我今儿个就是要出去走走,莫非你们还怕我跑了不成?”小李将军似乎根本就没把那俩公差放在眼中,他将袍袖一甩,带领众人迈步出了酒楼。
当小李将军见到申屠贾衰弱的母亲和两间东倒西歪的破草房时,似乎一时语塞,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依着时人的规矩,向停在房中的死者行过一礼,便向老家人摆了摆手。
老家人将申屠贾拉到一旁,道:“小相公,您算一算,发送了令尊大人,再安排好你们母子的生活,大约得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