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洛阳的张左丞名叫张说,太上皇当朝时曾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也是一位宰相,为人好谋多智,且勇于任事,对当时的太子十分忠心。太上皇景云二年宋璟与姚崇奏请由太子监国,将太平公主蒲州安置那件事,就是张说的主意。后来因崔寔图谋张说宰相的位子,由太平公主出面,将张说以左丞的身份降调到了洛阳。
“莫不是他要皇上早下决断?”郭元振文武全才,久历封疆,对这种征战杀伐的事情最敏感。
这时,皇上在一边说道:“诸公不必猜测了,张君一向见事真灼,他送来这把刀,不会是别的意思。”
“众卿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不惮辛劳,我非常感动。”皇上回到御座上时,神情有些伤感。“明日大军出发,我照例是要亲送的。只是,方才太上皇召见,让我送罢羽林军后,顺便临幸太平公主的府第。对这件事,众卿有什么高见。”
“皇上为什么不早些讲出来?这可是件大事呀!”众臣一时哗然。
除了王琚和王毛仲以外,在场的还有皇上的两个弟弟歧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再就是掌管御马的太仆少卿李令问和皇上最亲近的太监,内给事高力士。
王琚一见魏知古与郭元振到了,急忙上前道:“两位相爷来得正好,这儿正有件难事给参谋参谋。”
魏知古和郭元振是国之重臣,一行一动都中规中矩,没有出身下层的王琚那样的毛躁脾气,虽然事在危急,他们还是沉稳地向皇上行过参见大礼。
“两位先生辛苦了。我这会儿心里面正乱,你们还是先听听情况,等等咱们再研究。”
见皇上面色凝重但不慌乱,目光痛苦却不犹疑,魏知古与郭元振悬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了一半。只要皇上临机时仍有决断,事情就有可为之处。
“我是在想,我总不能违背太上皇的旨意吧?”
在这个时候临幸太平公主府,危险是显而易见的。事情难就难在这是太上皇的旨意,不去是不可能的。皇上为天下表率,不能背上不孝的恶名。太上皇的本意也许是借这个机会让皇上与太平公主修好,他哪里知道,皇上这时已经与太平公主势同水火,随时都可能要刀兵相见。
殿中众人一时都将目光投向二位宰相,众人也许在指望这二人中有一位能想出救皇上于危难的好办法。不论是依官位,还是依权威,如今这二个人很自然的就成了众人的主心骨了。
经过了一段难熬的静默之后,魏知古和郭元振交换了一下眼色,想必是都有了想法。
在大殿的另一边,高力士已经为两位年迈的宰相安放好了厚厚的坐垫和凭几,服侍二人坐下。
这个高力士从皇上为临淄王时就跟在皇上身边,虽是个太监,但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曾小觑他。这也是个有胆量,有谋略的人,当年皇上诛杀韦氏的时候,他手持弯刀,紧跟在皇上身旁。那个曾弄权一时的上官昭容,便是被他一刀斩杀掉的。
高力士从皇上的御案上捧来了一柄装饰化丽的胡式弯刀,送到魏知古与郭元振二人面前,道:“两位相爷,这是洛阳张左丞派人连夜给皇上送来的。”
“想必是没有书信?”魏知古问。
“您真是了不起,只有一张给皇上的平安贴子。”高力士的语气谦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