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如果说之前的生活是艰苦的,从头开始甚至是更艰苦的,但他很享受这份劳苦,享受Malokozai村重生的喜悦。人必须要有根,他的根就在这里。二十岁时,他承担起了村里清真寺周五礼拜的召集、领诵之责。
库奇族的流浪汉从平原上带来了坏消息。效忠于纳吉布哈的阿富汗政府军仍占领着城市,但军阀和他们的人土匪一般控制着乡村。他们在主公路上任意设置关卡,行路人从钱到货被一扫而空或被毒打一顿。
ISI主导着的巴基斯坦在背后支持着希克马蒂亚尔成为了全阿富汗的实际控制者,而在他的地区存在极其恐怖的统治。曾组成白沙瓦七雄与苏联人作战的人们现在都有相互扭打一团,人民苦难呻吟。圣战游击队现在从英雄化为了暴君。伊兹马特汗感谢仁慈的真主,没有让他生活在那些悲惨的平原上。
战争结束,阿拉伯人几乎都从大山和他们精致的洞穴里走了出来。最终成为他们中无冕之王的就是山洞医院里那高高的沙特人,他也出去了。还剩下五百阿拉伯人,但他们不算主流,分布很广很散,像乞丐一般生活。
当伊兹马特汗看到那个在溪流边洗衣的女孩时,他二十岁,当时他正去相邻的一道山谷。由于流水的声音,女孩没有听到他的马蹄声,她来不及提起面纱掩住脸就已被他看到了。女孩惊惶尴尬地逃走。但伊兹马特汗已把她的美丽看在眼里。
1991年二月28日,萨达姆宣布有条件的投降,马丁撤了出来——只是在他趁着夜色穿越边境时险险被法国外籍兵团射中。
********************
********************
1989年2月15日,阿富汗占领军、苏联第40军指挥官鲍里斯.戈罗莫夫将军,独自走过阿姆河上的友谊桥回到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他的所有部队已先他过桥。战争结束了。
欢喜未久。苏联的越战在灾难中结束了。而她那难于控制的欧洲卫星国却开始公然反抗,她的经济开始崩溃。十一月,柏林墙倒塌,苏联帝国完全垮了。
接下来伊兹马特像任何一个年轻人那样。他向自己的母亲询问。母亲很高兴,很快两个姨妈跟她一起兴高采烈地商量去找那个女孩并说服努里汗去找女孩的父亲建立婚约。
女孩的名字叫玛利亚,1993年春末,他们举办了婚礼。
婚礼理所当然地是在室外,被风吹落的胡桃花漫天纷纷。这是个节日,新娘骑在盛装的马上,从娘家村子翩翩而来。树下是演奏的长笛与Attan舞的欢筵,当然,这仅限于男人。根据他在经堂学校的学习,伊兹马特反对唱歌跳舞,但他的父亲恢复活力并否决了他。就在那一天,伊兹马特放开自己严格瓦哈比教义,他也在草地上舞蹈,新娘的目光也逐他相随。
从溪边那一瞥到这婚礼,中间的时间是必须的,双方都要安排嫁妆的细节并在汗一家的大院里为新人盖上所新房。夜色降临时,他带着自己的新娘走进那新房,疲倦的村人各自回家,他的母亲等在四十码外,当她听到夜色里女孩的哭声,她欣然笑了,哭声告诉她,她的儿媳,已成了一个女人。
在阿富汗,苏联留下了一个政府。大多数分析家都预测它撑不了多久,胜利的军阀们会夺权并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可这些无所不知的家伙们错了。纳吉布拉总统,这位被苏联人抛弃、嗜好威士忌的阿富汗人,靠两个原因撑了下来。一是阿富汗政府军显然比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势力都要强,加之秘密警察组织KHAD的支持,该政府能够控制住城市,从而也控制住大量的人口。
更进一步的是,军阀们轻易地四分五裂,他们相互纠葛、争斗、自私自利、投机取巧,他们远不足以组成一个稳定的政府,反倒是弄出了一场内战。
不过这些都没影响到伊兹马特汗。父亲还是一家之主——尽管他已年老体僵。伊兹马特汗跟邻居们互相帮助,重建起Maloko-zai的小村子。岩归岩,石归石,他们把炸弹和火箭弄出来的碎石乱瓦清出去,种上桑树、石榴树,再建家园。
他的腿完全好了,还曾返回战场,而且除了名义上没变,他完全接手了父亲的军队。人们也愿意跟着他,因为他流过血。当和平来临时,他的游击队搞到了一大批苏联人懒得带回去而藏起来的武器。
他们带上这些武器翻越SpinGahr去巴基斯坦的帕拉奇纳尔,那地方说是个镇子,其实就是武器交易的集市。在那里,他们把苏联人留下来的武器卖掉换成奶牛、山羊、绵羊,重建自己的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