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刺客 > 第7章

第7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太子没有做声,静静地等待姚元之下面的话。太子知道,在政事处置与吏治方面,姚元之向来有办法,只不过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他陈述自己的真知灼见之前,总是要把各种可能的反对意见先行否决,这也是近几年朝堂纷争不断造成的一种坏习惯。年轻的太子又为自己对臣下的了解感到兴奋。

“眼下臣倒是有一个主意。”姚元之说着先向太子告了个罪,便径自在太子身后的搁架上取下一轴地图,在几案上展开来。“江南诸郡今年的田赋已经大致征齐了,我们可以先行征调润州、常州、苏州、湖州和杭州的田赋,分别由地方官员督促使用民船沿漕渠起运,如果他们能够到达泗州的宿预,最好能够运抵下邳,问题便解决了一半。洛阳左近诸州问题,一方面可以在下邳就地平价发卖不断运抵的漕粮,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假借洛阳城已经过高的粮价,由官家出面就地大举收购,吸引粮商向洛阳运粮。这样双管齐下,今春河南、都畿两道就不至于太难过了。”

太子没有立刻表示什么,沉吟了半晌才道:“只是粮价居高不下,升斗小民们就太可怜了。”

“关于灾荒,高祖、太宗早有遗训,本朝也有制度,况且至今尚未成灾,我们完全有时间按朝廷法度行事,可以降旨由地方官平调一部分谷米给贫民,再看灾相大小,相机减免今年的田赋便是。我想,只要漕粮运送及时,粮价到三月必然会降下来。”姚元之应对如流。

“明早奏明圣上,就抓紧办吧。”太子对姚元之的办法十分满意。

“另外,姚大人在殿外求见。”

“请他进来。”太子站起身来道。

姚元之身兼太子少傅的职务,所以,他在夜里叫开宫门并不会引起物议。而太子起身相迎,这也深合大唐尊师重道的传统。

太子的话音未落,姚元之已迈步闯进殿来,声调急迫地对太子道:“太平公主要动手了。”

“姚卿先不用急,我那位姑母每天都想动手除掉我。你先看看这个。”太子从案上取了一件公事给姚元之。“去年一年,淮北大旱,加上近几年政事不稳,地方官员变动甚多,以至农政荒芜。从上洛、淅阳,一直到琅邪、下邳十几个郡,腊月时谷价已经涨到平均九十六文一斗,而有些地方竟涨到了一百余文。这种情况已经与贞观十二年巴、蜀大旱的早期现象十分相似,如果河南诸州民情不稳,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听了下面君臣的一番对话,卧在梁上的常百兴大有感触。如果当朝之人都有这样的仁慈,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姚元之许是被太子对民情的关注所感动,暂时忘却了他带来的可怕消息,低头沉吟不语。

姚元之身为中书令,朝中所有政令、诏旨都是由他所领导的中书省发出,像两淮谷价暴涨这样的大事,他应该比太子早得消息才是。

看来,太子在他父亲登基刚刚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情报网。

显然,太子的精明已经超出了姚元之对他的了解。面对公私两面都如此严峻的形势,姚元之不能不审慎对待,他沉吟了半晌,在心情恢复平静之后,从容答道:“若在往年,好在受灾的面积不算太大,朝廷开洛阳仓赈济,应该能够解决问题。但去年关中大饥,洛阳仓中如今已是空空如也。催促漕运也不可行,漕运每年是三月起运,七月回程,而且今年天寒,封冻得早,漕船即使能够起运,也进不了河南道,所以,只能另想办法。”

姚元之向来以当廷应对机敏著称,他的腹中这时已有了办法,方才一番说辞,只是文章的引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