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AuCgustine)强调前者,而贝拉基(Pelagius)则强调后者.在这一争论中,意志的自由问题成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部问题.尽管贝拉基被谴责为异端,虽然人的自由意志之主张很难同上帝拥有完全主权的主张相调和,但它仍然是基督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善于思考的基督徒会承认,在基督教基本教义中,确实存在着上述的概念问题.但他们会强调,基督教不仅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尽管它可能被称之为意识形态,但它不是像马克思主义一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他们是实践的基督徒,尽管基督教存在难题,但他们接受这一基本理论.这是因为,他们在教会的生活和祈祷中发现,在内心或“精神”
生活中,有某种程度的增益,这在别处是无法发现的.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不可能对基督教作出完整的估价.
进一步阅读的建议E基础读本:《圣经》(TheBible,有许多版本和译本)。我引用的版本是基督教的标准版本.一本像皮克(Peake)的《圣经集注》(ComentaryontheBible)那样的评注本有助于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牛津最新圣经与圣经外传注释:标准
--66
06人性七论
每个人的皈依不一定是某种单一的经历,重生也不是突发的;而必须是一生的过程,有待来世使肉身得以重生而达到完美无缺[见《腓立比书》(Philipians)
,第3章第12节]。
最后一个概念问题(或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有关人和上帝在拯救这场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基督教的根本概念当然是:只有上帝通过耶稣牺牲了自己才能拯救世人.如果我们被拯救了,我们是被上帝的这种无偿恩典拯救的,而不是被我们自己所作所为拯救的(见《以弗所书》(Ephesians)
,第2章第8节)。
然而同样清楚的是,基督教教义主张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他起先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才犯罪,当然,他也只有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接受上帝的拯救,并在自己的一生中拯救自己.《新约全书》充满了忏悔和信仰上帝的规劝[见
修订本》(TheNewOxfordAnotatedBiblewiththeApocCrypha:RevisedStandardVersion)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一本世界范围的《圣经研究》刊物由H.G.梅(May)和B.M.梅茨格(Metzger)主编,牛津大学出版社,1974年.约翰.希克(JohnHick)
的《上帝的存在》(TheExistenceofGod)
汇集了经典作家,赞成和反对上帝存在的均有,以及现代作家对可证实问题的争论.约翰.希克的《宗教哲学》(PhilosophyofReligion)是一本入门书,它集中论述了犹太基督教的上帝概念,全面评述了当代对这一概念在哲学上的讨论.L.科拉科夫斯基(L.Kolakowski)在《宗教》(Religion)一书中,对理智和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巧妙的研究.关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见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939年发表的著名讲演及汇编而成的《人的本性和命运》(TheNatureandDestinyofMan)
,纽约,1964年;E.L.马斯卡尔(E.L.Mascal)
--65
人性七论95
《使徒行传》(Acts)
,第3章第19节],充满了上帝通过圣灵重生的神力,使之成为可能的那种生活的规劝[见《加拉太书》(Galatians)
,第5章第16节]。因此,一个坚持一切都是由于上帝,一个坚持规劝拯救要靠人的反应,这二者之间假如不是矛盾的,也是一种紧张的关系.圣奥古斯丁(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