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人性七论 > 第10章

第1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我们内心感情的表现,而不是宇宙的真理.宗教就是异化的表现.人只有认识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人生命运,才能从异化中解脱出来.因此,费尔巴哈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这就是马克思形成自己思想那个年代的学术气氛.他在读了费尔巴哈的著作后,就打破了对黑格尔著作的迷恋.但是他继承了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黑格尔的著作中,有关人性和社会的真理被隐藏在一种颠倒了的形式里.正如我们所知,历史发展和异化的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于1842-43年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同时成为一家激进的政治经济刊物《莱茵报》(RheinischeZeitung)的编辑.这份刊物不久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因此马克思于1843年迁居巴黎.在其后的两年里,马克思在那里受到他一生中其他重要的学术影响,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他博览群书,其中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和法国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

的著作.他还见到了蒲鲁东(Proudhon)

、巴枯宁(Bakunin)和恩格斯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家.(这是他同恩格斯终身友谊和合作的开始.)

1845

--71

哲学在德国学术界占主导地位.很快马克思就埋头攻读和研究黑格尔的思想,以至放弃学习法律,专心攻读哲学.黑格尔著作的主导思想是历史发展的思想.他认为,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的每个历史阶段,作为承先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按照黑格尔的观点,这种发展是按照根本上思想的或精神的规律进行的.每种文化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人格,其发展也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解释.黑格尔甚至把这种人格化推而广之,将它应用于整个世界.他把整个现实同他所说的“绝对”

、世界本体或上帝(这是泛神论的概念,而不是基督教上帝的概念)

联系起来,并把整个人类历史解释为这种“绝对精神”之渐进的自我认识过程.“自我认识”

因而被看作推动一切历史前进的根本的精神进步.它是一个战胜黑格尔所说的“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知觉的人(主体)面临着某些他以外或与之不相容的事物(客体)。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区分,在世界的精神自我认识过程中又以某种方式合为一体.黑格尔的追随者在如何把他的思想应用于政治问题上分裂为两大阵营.黑格尔学派的“右派”认为,|Qī-shū-ωǎng|历史发展的过程自动导致尽可能好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当时的普鲁士国家是过往历史发展的理想顶峰.他们因此持保守的政治观点,喜欢强调黑格尔思想的宗教成分.“左派”或“青年”黑格尔派认为,理想尚未实现,当时的民族国家根本不是理想国家,人的责任是帮助改变旧秩序、促进下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因此他们持激进的政治观点,喜欢把上帝与人归为一体,因而采取了一种从根本上说是无神论的观点.在这方面,最重要

人性七论56

年他被驱逐出巴黎,来到布鲁塞尔.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那些岁月里,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所谓“历史唯物论”。

--70

46人性七论

的思想家之一是费尔巴哈(Feuerbach)。

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EsenceofChristianity)

一书.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把一切事物都颠倒了,实际情况不是上帝在历史上逐步认识了自己,而是人提出了宗教思想,以此作为当今世界一种苍白的反映,这才是唯一的现实.人之所以需要相信幻想,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感到不满或“被异化”。因此,形而上学只不过是一种“神秘哲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