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施戈明联想到了自己的女儿,过几天她可能就要从学校回来了,要是她发现妈妈不知所踪,别提会有多难过了。施戈明麻利地把报纸放回原处,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那个没有女主人的家。
亲爱的,你到底去了哪里?快回来吧!我再也不会和你吵架了,假如有必要,我愿意为你顶下杀人的罪名。
施戈明在心中立下誓言,他愿意牺牲一切来换取妻子的回归。
"失去时才懂得珍惜"的下半句往往就是"可是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2.永远是索取
在偌大的图书馆里,他不消片刻就从书架上翻出了劫案发生那天所有的报纸,具体日期他当然是根据那张剪报得知的。厚厚一叠资料在桌子上堆得老高,引来了邻桌读者的注目。
施戈明不去理会别人,专注地翻阅起来,时间是他现在最紧缺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报道了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银行抢劫案。报道的内容大同小异,经归纳整理之后,施戈明在心中对本案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十年前的这起银行大劫案,不出施戈明所料就发生在西羽岛上,也就是妻子孙曼丽当时任职的那家银行。
1979年1月14日,也就是事发当天,在银行即将关门之际,两名蒙面的劫匪持枪闯入,七名顾客及四名银行职员在荷枪实弹的劫匪的威胁之下,被迫抱头蹲在了银行大厅的地上,劫匪发出的警告是不准抬头和不准说话。十五分钟后,劫匪将银行中的钱打包完毕。就在这时,一位勇敢的银行女职员按下了报警器,劫匪被赶来的警察团团包围在银行中。在谈判和劝说都无效的情况下,警方实施了强行冲入银行解救人质的计划。
轻舞飞扬18:58:09
在线吗?请回话!
轻舞飞扬19:08:41
怎么不理我?
两名警员从后方包抄进入了银行,不料劫匪发现了他们,首先开了一枪,于是两名警员给予了还击。在射击过程中,两名蒙面的劫匪被当场击毙,十一名人质安然无恙,但那笔一百六十万元的巨款还是不翼而飞了。经过调查得知,两名被击毙的劫匪并非本地人,而是不久前刚来到西羽岛上工作的两名男子,而且都是单身父亲。
警方曾经下大力气加强对巨款的追查,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说法是,巨款被劫匪的同伴在警方赶到之前先带走了。不过因为一百六十万元是国家划拨给西羽岛地方政府的财政款,所以那些簇新纸钞上的号码在银行都有记录,在之后的几年中,全国范围内都未曾发现有人使用这些钞票。抢劫过程中人质们为了保住性命,都严格按照劫匪要求的去做,所以对整个抢劫过程的细节一无所知。加上当时的银行还没有先进的监控设备,所以案件就在击毙劫匪、巨款遗失的情况下被尘封了二十年。此案可以说是警方的一次耻辱。
施戈明又在图书馆的电脑上输入了"西羽岛+银行抢劫案+女职员"的查询词组,搜索结果只有一条,那上面以孙某称呼该女职员,文字旁还配有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不过施戈明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个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孙曼丽。
施戈明用笔记下了那些钞票的起、尾编号,并记住了整个案件的细节。这桩不知道该算抢劫失败还是抓捕失败的案件,究竟和妻子有什么关系呢?
图书馆里来了一群中学生,他们打闹喧嚣着在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仍唧唧喳喳说个没完,众人纷纷投去了厌恶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