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城街道中的人,一下子所剩无几。
回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索性就在楼层间信步,消耗时间。
看见几家书店,终于发现了这个商城还有点传统文化气息,我由衷地感叹。书店很受排挤,本来就少,又那么小,还都在很偏僻的旮旯里。也许人们更热衷于网络,毕竟要跟上时代的嘛!
我进了一家书店,里面的人不是很多,书架上堆了很多书,屋子里面显得很拥挤。找了本小说,就站在那让时间飘飘。
我是落后的,在高中的时候才知道,书店可以是免费的阅览室。尤其是那些只卖小说的书店。一本小说,你闲暇之余去几次,就可以“买”到里面的内容,不用花一分钱。
雨停了,也许早就停了,但天还是阴的很沉,风也不小,地上积水很多。因为有风,天气不再那么热。
沿着山坡一路走着,看到的大部分是宿舍楼。走到尽头,看见了图书馆,很气派,虽说不是正面观察。不过是否“内中空”有待于以后考证。走过图书馆才发现,这所学校是在一座山上,更确切的说是占据了整座山,可能不久以前,这里还在用推土机将山顶推平,然后才成这个样子的。
出来是想去农行,银行卡是学校寄过去的,密码还没有改,再说身上已经没钱了。
本想办完事后,了解一下这座城市,但没想到这里是郊区。只有学校对面有个商城,叫“文化商场”,看上去年龄和学校差不多,应该是专门为这座学校而建的。
商场一共有四层,一个比较大的文化超市,商场的名字应该就来自于这个超市。超市的里面没有一点文化气味,除了卖几支笔和几个本子之外,一本书也没有,看来真的不能以名取其真正内含。
这种落后是没有办法的。高中之前,没有真正地读过一本真正的“课外书”,所谓的课外书,是统一随教材一起发下来的,但随之就会被打进冷宫。这种落后也是很悲哀的。乡里中学附近一个书店也没有。学校有图书馆,是原来的教室改成的,但那个教室自从改成“图书馆”后,就再也没有进去过,门一直是紧锁的,偶然有视察的时候会打开,一些幸运的同学会被安排去里面打扫卫生,我一直没有那么幸运。
第一次尝试免费“买书”,是在高二的时候。学校旁边有一家小书店,地方很小,老板是一个快四十的瘦小的男人。我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天天中午去那里免费“买书”。
开始,老板并没有发觉。店虽小,生意却一直很不错。中午,来观光的学生进进出出,店里的人一直是堆的满满的,“茫茫人海”怎么那么容易发现渺小的我。
一眼望去,最显眼的就属网吧,真应该感叹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和其规模庞大。其次是衣店、鞋店。饭店全部聚集在一条街上,叫美食街。除了网吧,这里应该是学生经常出没的地方。当然,这些店面比网吧的规模要小的多。
本想买两件衣服,但一看价钱,明显着黑人嘛!学生的“油水”就是多,要不商家为何费尽心思地专门来这“荒郊野外”的地方“榨”呢!最后,还是买了双鞋,只穿了一双鞋从家里过来,因为实在是装不下了。现在这双鞋快相当于两个小型水库了。价钱当然是要砍的,老板不吃你侃的那套。不过也有个人因素,初来乍道,怎敢太嚣张了!我又是个很老实的人。
这年头真应了那句老掉牙的却是真正真理的话: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钱少了,就要考虑太多太多,但话又说回来,你说多少钱算多呢?我不知道。但话又说回来,钱多了不也要考虑太多嘛!
在感叹钱是个好东西时,老天又下起了雨,它也是在为某事而感伤吗?
风也肆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