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十 回 千牛小将银剑光(上)
玉狐本也不想去,好不容易才有像这样全府出动园内空虚的机会可以出去透透气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浪费了。来到李府几个月,除了晚上趁着紫绣睡着之后的时候可以去翠云山泡泡温泉,到荒郊野外找山妖水怪喝个小酒,几乎从没在白天出去肆意游乐过。所以听到李世民如此安排正趁了玉狐的心意。
“公子慢走。”
李世民回头看着玉狐那笑得满面春风的样子,几乎临时改变主意将她带上,真不明白只是不去参加祭祀至于就高兴成这样吗?
李世民前脚才走,玉狐后脚也出了府门,化成个俊秀书生的模样,不由微微舒了口气,还是这样的模样省心得多啊。
头戴软巾,手摇折扇,一袭轻丝绯袍,一副富贵人家少年公子的模样,走在街上惹来无数爱慕更惊艳的眼光,而这眼光中竟是男女均有,混杂无类。只可惜他虽然容颜绝丽,衣饰奢华却少了几个侍从,更缺了应有的排场,不免让人浮想联翩,有人竟是将他当作了秦楼楚馆新来的小倌。说是新来的则因为凭他这份姿色,只需一天便足以震动京城四方。时下魏晋遗风相去不远,南北朝流毒未清,尤其是这男风之好始终未绝。以玉狐全无防备之形藏当然难免会有色胆包天之人乱动心思,私起淫邪之念。
“玉瑚!!”
-----------------------------------------
“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佛家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传至中土,便有了“盂兰盆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土传说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这一天,要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这位公子,我家主人想请您上楼喝杯水酒。”一个看上去有些流气的仆役突然拦在了玉狐的身前,一伸手指向道旁一座十分华丽的酒楼,目光中仍有挥之不去的惊艳与……馋涎。
“哦?”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而像长安这样的繁华都市还有着放水灯的习俗。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而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注:以上习俗查考来自百度)
-----------------------------------------
中元节正日。
李府的公子们都被要求正装华服跟着老爷一起去李氏宗祠祭祀,而小姐们则跟着夫人去大兴善寺上香祈福,到了晚间再一起去城外放灯,为幽冥中的魂魄引路超渡。
玉狐本应当跟随服侍李世民,可是李世民看她一眼立时摇头,她这样懒散的性子哪里耐得住几个时辰的规矩,“紫绣,红绡随我同去,玉瑚你还是在家里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