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毛泽东一脸的不高兴,居然亲自将它烧了。这让前来汇报的汪东兴非常吃惊。汪当晚接到周的询问电话,周得知毛将林的报告烧了,也很是惊诧。
圣威莫测高深。伴君如伴虎。
我推测,这也许是毛对林真正产生戒心,进而认为他“迫不及待”、试图“抢班夺权”的起点。
林低估了毛的雄猜,高估了倍儿铁的哥们关系。没有主动将这个疙瘩解开,殊为失策。
我注意到:真正敢于当面对抗甚至斥责江青的大员,如林彪、谭震林、黄永胜等,都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战士。这很有意思。
在毛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亲侄毛远新从沈阳调到北京,不离左右,助理一切。
第二次庐山会议,毛一反常态,对林吹毛求疵,翻脸不认人。原因非止一端。但其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以下是我虚拟的毛的心理活动:哪怕一个空头国家主席,哪怕废弃,老子不做,你也没份!小兔崽子更是休想!捧老子吹老子,什么三个副词,什么天才,老子是天才,你那兔崽子倒成了超天才,格老子莫非连你那龟儿子都不如了?这不糟践人吗!毛家天下,你林家想坐?白日做梦!可惜啊可惜,俺岸英儿英年早逝,要不......哼!咱们走着瞧!
这些是可以写进<<病夫治国>>的绝佳材料。分析政治斗争,不可不体察人情。
比照这一切,我认为,毛的心路历程脉络分明。绝对不可低估小林的串升和风光对老年毛泽东的心理刺激作用。
3.器量偏于狭窄。
林总生活简朴,沉默寡言。深思敢言,个性极强。但器量不够恢弘,偏于狭窄。
罗瑞卿继黄克诚出任总参谋长,是他亲自点的将,后来两人弄得不可开交。邓华、钟伟都曾是其爱将,皆因小故日渐疏远。军委办事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都是清一色的四野旧人,虽然皆为一时之选,但毕竟不好,不平衡。邓小平在党内人望极高,打垮刘少奇的八届十一中全会,虽然已经刘邓并称,但小平仍然是四个全票当选的政治局常委之一(另三人为毛、林、周),只有谢富治一人在小组会上攻击了邓,也不过说他全国解放后变了而已。毛泽东始终将刘、邓分别对待,留有余地,这也才有了邓三落三起的机会。而据一些资料称,后来,林对邓,则不是与人为善的态度。这大约也是拨乱反正时期林冤沉海底谢被鞭尸的因由之一吧。
甚至就是跟林关系最为深厚的罗荣桓、刘亚楼,去世前,也与林有些磨擦。林对罗帅不满,是罗对林在全军开展学习毛的著作只强调“老三篇”有些保留,担心片面化、庸俗化,不料伤了林的自尊心。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本来一直是林最欣赏和喜欢的老部下,当时也因为与罗长子走得太近而被林疑忌。总政主任、也是林老部下的谭政大将更被打倒。另外,军队批判教条主义,整刘伯承元帅,虽是毛、彭主导,但林作讲话时,据邓说,是“声色俱厉”的。杨余傅事件,倒跟林没多少关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应该加以说明的是:林立果在空军并不能指挥一切、调动一切。我军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谁都别想乱来。那两个一切,只不过是吴胖子为了讨好鼎盛时期的林、叶,献媚取宠罢了。
2.林副主席指示第一个号令。
1969年10月18日为全军战备所发。历来被作为林彪的一大罪证。
根据业已披露的史料,此事与发布命令的林彪和传达命令的黄永胜都没有多少关系。只是当时值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阎仲川按常规办理而已。千不该万不该的是:阎加了那么一个招摇的字头,令雄才大略、乾纲独断的圣主触目惊心。
10月19日,林彪得知后,有所不安,采用电话纪录方式,以急件传阅报告毛泽东、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