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林彪疑案 > 第87章

第87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少奇作了书面主题报告。报告否定了毛泽东总把缺点错误与成绩说成是“三七开”的框框,强调大跃进以来面临的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暗示毛泽东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毛泽东被迫向大会作了检讨。

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成为“毛刘周朱陈林邓”七大领袖之一。这是林总在党内地位第一次超迈实际上的军队领袖彭总。也是他被后起之秀邓小平一度超越后再度反超领先。

在此前后,林总还是以休养为主,没做多少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枉驾屈尊,多次到苏州等林彪的休养地前往看望,洽谈甚欢。主席对林总惟一的批评是说他“有暮气”。并亲书曹操名诗<<龟虽寿>>中的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条幅相赠。关怀备至,期望殷切。

4.庐山会议,彭总翻船。林总是作为救兵中途被急召上山的。他一定很矛盾:一边是功勋卓著、刚直敢言、多年并肩作战、相处甚得、感情深厚的老战友,一边是对自己有着深厚知遇之恩的共和国缔造者。最终,他选择了支持毛,但决不对彭落井下石。大家说林总批彭调门儿怎么怎么高,是不切合实际的。谓予不信,可去找找贺龙、罗瑞卿、肖华等将帅的发言,比较一下即可。林总曾这样暗自发泄对毛整倒彭总的不满:“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他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林总从来是个现时主义者,不会离谱。他是党内高层领导中头脑最清醒、最冷静的一个,对人对事极有主见,从不盲信盲从,对待毛泽东也是如此。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但在当时的环境与氛围下,哪怕你众醉独醒,又能如何呢?邓小平后来也说过:“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此言极是。

这决非毛的本愿。毛心里肯定相当恼火,但一时却也有苦难言。高饶于是只得成为牺牲品。高岗愤而自杀。向来对刘有看法的陶铸文革初期一度暴升至四哥,却不敢向刘开炮,相当程度上就是汲取了高岗的教训,看到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势力树大根深,盘根错节,担心打虎不死,反被虎伤。

高饶事件是中共历史上的一大不幸。它开了建国后党内斗争一个灾难性的先河。也为后来发生的许多事件埋下了前因。

高饶事件最大的赢家并非刘少奇,而是邓小平。刘只是保住了既有的地位罢了。而本来不甚起眼的邓则几乎接任了高、饶二人在党内所有的重要职务,脱颖而出;在八大,更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常委,进入领导核心。又与本来渊源甚浅的刘少奇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彭、林两位老总都与高岗有过愉快成功的合作经历,对高麻子的能力和作风很是欣赏。以林总的为人,他肯定同情高岗,而不会对高饶事件前后邓的做法有好感。这一切,都是耐人寻味的。

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范斯莱克说:“对中国上层领导人的行为,我们好象是站在一个舞台前,幕布只是升起来了一点点,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脚在舞台上移动,却看不到也听不到其它部分。”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那么,养帅超过千日,又是为了什么?

会后,林彪取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这后来也成为林总的一条罪状。何其荒唐。这在当时,不是众望所归吗?到底是林总自己念念在兹还是主席对他亟需倚重,一步步将他推上前台的,谁能告诉我?

5.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中央局、中央各部门、省、市、地、县、重要企业的负责干部,军队的有关负责干部,共7000余人,因此又称为“七千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毛泽东号召发扬民主,“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2.八大。

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如日中天的毛泽东居然未得全票:他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林彪。

这绝对是非同寻常的。我不知中共高层还有谁蒙受过最高领袖的如此宠幸。

大家不难推想当时毛泽东的用意和林彪的感受。

3.八届五中全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