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⒈向重臣私下里公开自己已经决意批倒林彪,逼各路重镇藩王明确表态,脱离林彪阵营;
⒉当面察言观色,探听藩王们与林彪的关系的虚实,为倒林以后的清理门户预做准备;
⒊敲山震虎,放出彻底清算林彪的口风,迫使一直死活不肯出洞的林彪露出真身应招,林彪不动则爪牙被砍,而只要林彪一动,毛泽东就有把握抓住破绽,手到擒来。可以说,毛泽东开始南巡就已经是胜劵在握了。
目录下一页
一、毛泽东出京南巡
所以913后,一夜之间全国所有的空军机关和机场全部换成了黄裤子站岗(当时的军装是陆军裤子是黄色,空军是蓝色),此是后话了。另外,两次庐山会议的最大不同是,1970年国防部长的攻击目标不过是根基浅薄、人望极差的佞臣张春桥,而非毛本人。如果说11年前的国防部长是面谏君过的海瑞,此次林彪则想扮演舍命为光绪清君侧的谭嗣同。可惜林彪的军事天才用到政治上就稍逊一筹了。张春桥可比荣禄不假,世人也皆曰可杀。但是荣禄的根子就是慈禧,如果你在慈禧面前而不是在光绪面前奏请诛杀荣禄,尽管出发点是“清君侧”,言事者的下场就不必费心去猜疑了。
果然,英明领袖不惧庐山上被林彪煽起的和由来已久的对张春桥(包括江青)的众怒,出头力保,对张、江全力维护,“他们名为反对张春桥,实际是反我。”(引自《毛泽东南巡讲话》)摆出了反对张春桥就是反对毛泽东的生死劫。
与张春桥单打独斗,林彪的兵力绰绰有余,但要再加上个毛泽东,林彪的修炼和武功就差远了。毛泽东毫不费力地11年前故伎重施,先是私下里把在朝重臣的思想分头“打通”,然后再召集政治局和各大区组长会议,抛出“我的一点意见”,林彪原本惊天动地的浩大攻势,顷刻间化为乌有。两军之间,剩下个倒霉蛋理论家陈伯达“荷戟独彷徨”,惶惶不可终日地承受着毛泽东的“无产阶级的雷霆之怒”。
但是林彪毕竟不像彭德怀那么势单力孤,凭借敕封的“接班人”的头衔和军队的“直接指挥者”的权柄,毛泽东投鼠忌器,未能在庐山像了结彭德怀一样把林彪扫地出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毛泽东的处世哲学。林彪所代表的反对势力的存在使毛寝食难安。毛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下了庐山之后,即刻一股气在全国、中央机关以及地方各层面发动了“批陈整风”、“华北整风”、“军委整风”等运动,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工作会议、军委汇报会议等各项会议,使出“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等各种独门暗器一起上阵,力求一鼓作气拿下林彪这个敢于逆龙鳞的反臣。
1971年8月15日
毛泽东于北京登车开始了谋划已久的“南巡”。
8月16日
毛一行到达武汉军区所在地湖北武昌。当天即召武汉军区政委刘丰晋见,第二天(8月17日)再次召见刘丰和河南省委负责人刘建勋、王新。
毛先对对他们讲述了自己从建党以来所粉碎的历次“反党集团”的英雄业绩,使其明白如若胆敢“反党”的可怕下场,要他们“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不要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紧接着话锋一转联系到“庐山会议”上来:
但林彪毕竟闭门修炼多年,对毛的各种招式和目的也是洞如观火。对于毛发动的气势汹汹的各项攻势免战牌高挂,既不出兵正面迎战,也不肯交出检讨书束手就擒,步步设防,软磨硬抗。黄永胜说得门儿清:“毛泽东几次三番地让我们检查,实际上就是要林彪也检查。只要林彪检查了,毛泽东就会把他的检查批到全国去,等于林彪也犯了错误。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撤他的职务或者调整中央的领导班子。叶群对我说:‘我们的检查到此结束,再不能往上面推了,再不能兜问题了。再兜下去,非把林总兜出来不可。那样,我们就完了。’”由此,林营的各领军主帅均是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死不松口。毛用尽了看家本领,折腾了半年多,也只擒获了两员偏将,北京军区的李雪峰和郑维山,打入大牢押将起来(当时被囚对这两人来说也算因祸得福,日后均获平反昭雪。要是混到913后再束手就擒,恐怕到今日也和黄、吴、李、邱诸将一般,翻身无望)。
眼看着毛泽东拿自己和手下的诸员干将无可奈何,林彪不禁洋洋自得起来,自我感觉出奇的好,未免有些得意忘形。对于毛始终硬保张、江,揪住自己一干人等不放,非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作为极其不满。林彪在1971年5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上,借观看五一焰火之机公开向毛泽东挑衅,发泄心中的不满。他不仅一改常态,未在毛泽东到达之前提前到场,反而故意在周恩来的一再催促下姗姗来迟,比毛泽东到得都晚。而且林彪入座后对早已在同桌就座的毛泽东视若无睹,眼睛都不斜视一下,更别提寒暄问好了。尤其惊人的是,林彪在桌边只坐了寥寥数分钟,竟然连声招呼都不打,自顾起身,飘然而去,不知所踪!(事见杜修贤《红镜头》)
林彪此举摆明了是在和毛泽东单挑!不言而喻的涵义是:老子就反张了,你能把老子怎么样?不能不佩服林彪的胆量,当日中国能有此豪举的人,除林而外,绝不做第二人想!但又不能不叹林彪的幼稚,逞一时匹夫之勇,图短暂心头之快,于事无补,反坏大局。彼时毛的心中必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但表面上他对林彪的举止毫不在意,从容大度,照旧与西哈努克谈笑风生。周恩来唯恐此一君臣不合的事件暴露在世人面前,在现场就罕见地以不近情理的语言训斥没能及时抢拍下林彪与毛泽东同桌共庆照片的一班摄影记者。
毛泽东眼见林彪羽翼已丰,有恃无恐,在北京已然无法拿翻这位“亲密战友”,谋划良久,决意使出釜底抽薪的绝招,先将林彪依赖的大军区司令员们招安到麾下,没有军队支持的林彪也就只有乖乖入瓮了。为此,毛泽东决然出京周游南方各节度重镇,秘密游说兵权在握的节度使归顺,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南巡的由来。
毛泽东南巡的目的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