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毕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啊。像汪东兴等人,怎么可能质疑设立国家主席的提议呢?他们怎么可能想到,设立国家主席是和文革的根本目标相违背的呢?因此,他们还和张春桥大干起来。毛保护的不是接班人,而是他的根本政见。他只要在这一点上作出让步,后面就将完全守不住。
我们假设有一人,向朱元璋建议复设宰相,不管他怎样强调自己是为朱家天下考虑,不管有多少人支持他,朱元璋有可能不把他的言论视为对自己根本政见的挑战吗?支持这种论点的人越多,朱元璋就会越恼火。
和毛命运相同的是,宰相制度最终以内阁学士的形式还魂了,不管朱元璋怎样付出努力,怎样向子孙后世告诫
.林彪是个能忍的人,而且“不打无把握之仗”一向是他的信条。但是,当他在天安门城楼当着毛泽东的面拂袖而去的时候,他有把握赢得了毛吗?他没有把握。
但他却表现出了明显敌对的态度,这正是无把握之仗,有违林彪的信条。
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林派的叶群等人,尽管蹦蹦跳跳,但未必理解林彪的真意。
值得一提的是,林彪客观上是在帮周恩来做事。只有恢复国家主席,再逐步正规化起来,周才能恢复“相”的尊严。周恩来代表曾经的政府体系,却无胆提出恢复正规政府,但我想,他在心里应该是感谢林的。
这就可以看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错误。如果林彪希望长期非正规,他不会提出恢复国家主席。
这真是一场高层次的智力之争。毛泽东的苦处,在于他不能将心曲昭告天下,这就无法解套。但毛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来横的,不跟你玩智力游戏。毛于是指责林彪如下两条:
1、我说过不当国家主席,你林彪还让我当,这就是借题反对我。
梁由之先生认为林彪不能忍受尊严受挫,我想这不全对。二次庐山会议和拂袖而去其实是一回事。应该说,庐山之争,林彪还是想以巧妙的办法套住老毛的,但他低估了毛保卫自己政见的意愿。在庐山既然已经真刀实枪地碰过政见,两派群众固然还在糊涂,两派领袖却心明如镜,林彪再掩饰不过是配合毛泽东作戏,何必让人猫玩老鼠,刺他一下有何不可?这时候谁还管什么信条?
另外,林彪并未血性尽失。为了政见,他还是会作一怒之行。倒是周恩来,份内事无血性去做。
林彪在71年5月1日晚会上为什么居然冒天下之大不讳,拂袖而去,给伟大领袖一个难堪呢?
2、你林彪其实是自己想当国家主席。
老实说,第一条是真,但林彪的反对显得有理且“忠心”。而毛解套的手法,就是:凡是“反对”就是没理,就不是忠心。就好比一个人说:“领导,我对您有强烈意见。您工作太多了,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大家会说,这个人哪是反对领导,他太忠心了。领导能说“我说过不休息,你还劝我休息,就是反对我”吗?在汪东兴等人看来,林彪的话就是这样,但毛要求他们作如是解,他们也没办法。
第二条就是明显的栽赃了。以林彪的身体当国家主席,其谁能信?
但汪东兴等人不可能想得通林彪的提议有什么不好。毛泽东又说他们糊涂,我想他们就更糊涂了。当时真是一时糊涂了一大片啊。为了不糊涂,他们只好往毛指定的两个方向去想。
这就是我不同意梁由之先生的看法的地方。梁先生对毛的栽赃之词未加辨析,又认为二次庐山会议毛是保护接班人张春桥。这其实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政见,反映到国家主席之争上来,国家主席问题不是幌子。毛看到了绝大多数人对正规化的要求,他悲哀地看到,大部分人并未理解文革的真意,因此也不是真正支持他的政见,文革未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