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林彪疑案 > 第125章

第12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把他放在中将第一位。中将前10名是徐立清、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

侧身大将之列,屈居上将,但名列榜首。上将最后十名是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

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1956年补授王建安、1958年补授李聚奎上将

军衔,未排名。如果重新排名,王建安不知会排在什么位置,但李聚奎即使进不了前5名,也

会在前10名之内。李聚奎的资格甚老,而且上上下下人缘甚好,若干员上将如杨得志等人曾是

他的部下,见了他毕恭毕敬。1958年他从石油工业部回军队,军委和总政觉他的军衔如何授可

最终部队没有撤,堤没有垮,哈尔滨也保住了。事后据说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大大赞扬了

傅作义,说傅部长这样做非常正确,真正是对人民负责,不考虑个人(指他国民党出身而敢于

管共产党的军队干部),不然国家人民损失就太大了等等。此事听起来有演义成分,但是出自

两位“当事人”之口,姑且记之存疑,希望诸位仁兄帮助证明其真实性如何。

上将共57员,1955年授衔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一人。前10名上将名次排列是:萧

是件不太好办的事:授上将吧,他的资历比绝大多数上将都老,授大将吧,元帅大将授衔时有

定数,岂可轻易增加;最后内定授上将,又怕李不满意,于是总政派人先与李协商这件事,未

及开口,李单刀直入:“我的军衔,就低不就高,上将就可以了!”于是皆大欢喜。

获中将军衔者175人,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排在首位,这是因为原拟授他上将,但

后来上将名额减少,他主动提出自己授中将,说自己做评军衔的工作,理应带头做榜样,最后

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萧克名列第一

,这已经够委屈他的了。萧克是井冈山红四军的老人,当大将资格绝对够,只因当年支持张国

焘站错了队,尽管资历仅略低于张云逸而不逊于其他诸位大将,并在红军时期(红六军团军团

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抗日战争(120师副师长)和解放战争中(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四

野参谋长、第一参谋长)的职务高于任何一员大将,仅解放战争期间职务低于粟裕,还是没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