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需要指出的是,从现已披露的材料来看,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当时的公开冲突是表现在"称天才"这个理论问题上,而不是在"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在"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不但没有他们冲突的例证,相反,作为江青集团"顾问"的康生甚至还公开、明确地提出,若毛泽东不当国家主席就请林彪当。毛泽东于8月31日写下的批判陈伯达的"我的一点意见"中,也只字未提"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为什么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因一个"称天才"的理论问题发生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实质究竟何在,这需要另作专门的研究。
直到8月24日晚,这次庐山会议上并未因"设国家主席"问题而发生尖锐冲突。毛泽东突然在会议期间"龙颜大怒",似乎并非源于"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争论,而是与许多人批评了江青集团有关。
24日会议开始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会发言中并未就"设国家主席"问题发生争论,也没人提出要林彪当国家主席,当然就更谈不上为此议题而发生冲突了。真正引起了冲突的是另一个话题。陈伯达、吴法宪、汪东兴等在小组发言中提出,有人否认毛主席是天才,要"揪出"反对毛主席的坏人,其他许多人也作了类似发言,攻击矛头明显指向张春桥。据8月24日华北组小组讨论后反映发言情况的"华北组第二号简报"(即全会第六号简报)
[21]中记载:听了陈伯达、汪东兴的发言,"知道了我们党内,竟有人妄图否认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天才,表示了最大、最强烈的愤慨",对于这种人,"应该揪出来示众,应该开除党籍,应该斗倒批臭,应该千刀万剐……"对于应在宪法中恢复国家主席一章的建议,则是"大家热烈鼓掌,衷心赞成这个建议"。
[22]
据陈伯达去世前回忆:"华北小组简报惹了大祸,我想是其中有'把人揪出来'的句子。我的记忆,这不是我说的,也不是李雪峰同志和华北组其他同志说的。如果我的记忆不错,好像是汪东兴说的。"[23]
汪东兴在回忆中承认:"当时,我的情绪也比较激动,.....以极不慎重的态度,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24]
当时汪东兴经常代表毛泽东向政治局传达毛的指示,因此,在那个人人随时观察政治风向的时代,汪的话有很大的分量。而汪是个政治上极为谨慎的人,他所说的应该不是他杜撰的"个人意见",很可能与毛私下里的某些表示有关。在当时的情况下,想趁机打击一下张春桥一伙(即江青集团)的,决不只是林彪集团中人,批评江青集团的人动机各有不同,但目标趋向一致。
8月25日中午,江青带着十分恐慌的张春桥、姚文元去向毛泽东告状,于是,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立即召开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宣布分组会休会、停止讨论林彪讲话、收回"华北组第二号简报"、让陈伯达作检讨。后来毛泽东南巡时对华国锋说得很明白:"他们名为反张春桥,实际是反我。"[25]
很显然,毛是因为看到江青集团遭到了攻击才"龙颜大怒"的。
其实,在庐山会议之前审定宪法修改草案的工作会议上,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在1970年8月13日的宪法工作小组会和8月1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吴法宪与康生、张春桥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吴法宪主张在宪法中要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表达毛泽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前面要加上'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三个副词,而康生、张春桥则反对。以致吴法宪在会上叫嚷:'要防止有人利用毛主席的伟大谦虚,贬低毛泽东思想。'"[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