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林彪疑案 > 第235章

第23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分钟耗尽油料了。只能在大火中,带著2.5吨油料强行迫降。这就帮助旁证了笔者认为的"256飞机著陆前就已爆炸起火"的观点。

从上述引文和旁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256飞机在著陆前就已经起火"。而且是由爆炸引

起。256飞机是先发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然后在著著大火的情况下迫降的。这和前面许大使及调

查组的判断:"飞机不象是空中著火爆炸,而是著地后爆炸起火";"可以肯定,该机不是空中爆炸"差的太远了吧--在空中真是又爆炸又起火!海外与国内的不同角度的报导应该能充份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256飞机在著陆前就已经起火",而且此前发生了爆炸。这自然引发一个问题:这著陆前的爆炸起火是怎么来的?

当然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我军导弹打的。但我方否认了这一点。到底怎么回事?

况且紧接而来的"现场大火连天"应该很容易对比什么是灯光,什么是火光。飞机在空中盘旋时的火光和坠地后的连天的"大火"难道不是轻易可以对比?拉哈玛当年也就40岁左右,她观察飞机盘旋达20分钟以上,在如此近距离难道还会判断错?如果这么明显的例子还不能说服我们的"专家",那么再请看下一个证据,又将如何解释?这是沈阳军区的李人毅写的《平型关大捷》P580(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这位商人(指邬经理--笔者注)同时还找到了9.13事件的目击者--一位仓库保管员。保

管员告诉他,那天夜里他正在外面巡视,突然听到一声剧烈的爆炸声之后,看到一架正在燃

著熊熊烈火的飞机从天上掉下来。

文中的邬经理是海拉尔的一个农垦公司的经理。他1993年到蒙古把256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买回

笔者在此不妨提出推测:并不是我军发射了导弹,而可能是苏蒙方面发射了导弹将256飞机击

中,引起爆炸并著火。下面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林彪飞机临出境前,周恩来曾请示毛主席是否击落它。毛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想来周恩来与林彪并无旧仇,即使文革中关系也不错,周没有必要致林彪于死地。况且毛主席都发话了,周恩来绝不可能(也不敢)公开对抗毛的指示。他若动用导弹打256飞机,绝不可能瞒得过毛。(笔者非常不同意王兆军认为的"林彪事件中是周恩来想致林彪于死地"的观点)。而从现象分析来看,恐怕真如我方所说,我方"并未发射导弹"。因为:

1.256飞机在飞出国境之前,在我国境内上空曾经犹犹豫豫徘徊很长时间(0:32起飞,1:50出境。在国内绕了1个多小时。孙一先书P169),只要我方决心将它打下,作为一架民航飞机,它几乎不可能逃过导弹和歼击机的打击飞出国境--可见我方是有意放走它的。

了国内。这是李人毅引自《北京晚报》大概是93-94年的报导,原报导记者是纪从周。对同一件事的另一个版本的报导是发表在解放军报1998年7月24日上的由康松乔、邢邦明、阿勇采写的《林彪出逃座机残骸收藏始末》,文中有类似的证据:

在温都尔汗时,邬经理还找到了当年的一位目击者,这位年迈的目击者简略地回1971年9月1

3日他正在值班,忽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他出去一看,一架起飞(可能是"火"吧?--笔者注)的飞机正往下掉。后来听说上面的人全死了,其中有个中国大官。还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256飞机著陆前就已爆炸起火的旁证:256飞机著陆时,由于草原土地松软,所以不能使用起落架著陆(那样的话起落架会插入土中,引起飞机翻滚。参见孙一先书P247),只能用机腹擦著地皮降落。由于256飞机的主油箱就在机腹处,这样的动作是非常容易引起油箱爆炸的。所以"按照航空规程,飞机迫降时如要擦肚皮落地,必须在空中把油耗尽,避免著陆时起火爆炸"(孙一先书P265)。而实际上飞机在迫降的时刻还有约2.5吨油,还可以至少飞20分钟(孙一先书P277)。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驾驶员没等飞机盘旋将油耗尽就迫降了。而这个举动后来也确实引起机腹处的主油箱爆炸和一片大火。我们不禁要问:潘景寅是最优秀的驾驶员,他不可能忘掉这一规程。而别的紧急迫降规程如:摘掉手表,脱掉鞋袜,这些细小的迫降规程机上乘员都做得很完满,为什么唯独耗尽机腹主油箱中的油料这一更重要的,决定生死的步骤却不做?

笔者认为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飞机此前已经中弹爆炸起火,所以已经等不及再在空中飞20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