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11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由上而下的“批陈整风”运动全面开展。
12月,北京军区改组。这是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主持召开华北会议,在揭发批判陈伯达的同时宣布的中央决定。
197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党分子陈伯达的罪行材料》。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自此“批陈整风”运动在中共各级机关逐步传达。
4月,毛泽东指派李先念参加由林彪负责的中央军委办事组。
9月12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关于知识分子再教育问题》,使在文革中能幸存下来的大批“知识分子”,以要同工农兵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的名义,分别被安排到了农村、工厂,去接受再教育。同期,为了实现机关革命化、干部革命化,广大干部为了能有重新学习的机会,文革里的领导骨干们被兼学别样地安置到专门准备来批判资产阶级的“五.七干校”。12月22日,毛泽东说了一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使曾经闹得天翻地覆的红卫兵和广大城市待业青年,去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基本全被农村消化完毕。此时,以批判资产阶级为主题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由轰轰烈烈的“武斗造反”转变成安安静静“吃忆苦饭、读红宝书”的“文斗”方式,中华大地再次出现政治形势稳定的社会局面。
10月13-31日,中共党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就“文化大革命”问题讲了话。他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全会批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
1969年2月16日-3月24日,新成立的国家计委在北京筹备召开了“全国计划座谈会”,会上出台了《1969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草案)》,其中规定了5项主要任务:1、高质量地全力保证毛泽东著作的出版,要求年内出版《毛泽东选集》1-4卷2000万部;大力发展广播事业,动员409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3、大力加强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建设。4、安排好轻工市场;继续提倡完婚和计划生育。5、继续狠抓交通运输工作。对这个计划纲要的实施,是中共政局从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转入经济建设的一个明显信号。
3月,为迎接中共九大的胜利召开,先由林彪、陈伯达起草题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要求全党应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篇报告在毛泽东审定时被推倒重来,其后改由张春桥、姚文元、康生起草了正式的政治报告。4月1-24日,中共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林彪在会上作了张春桥等人起草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政治报告,大会确立把“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并以此规定了“斗、批、改”的任务。同时,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中共党章。
6月9日,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元帅在北京去世。11月1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去世。11月30日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陶铸在合肥去世。
10月17日,林彪在苏州发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即:“林副统帅第一号令”。
1970年3月5日,《出身论》作者遇罗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时年27岁。
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8月23日-9月6日,中共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林彪、周恩来、康生、陈毅、汪东兴、许世友、钱学森、郭沫若等几乎所有的代表都赞同设立国家主席。8月25日,毛泽东紧急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指出陈伯达有野心,责令收回华北组第2号演示文稿。会后,陈伯达受到彻底批判。林彪曾于4月11日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
9月23日,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在全国推广既抓阶级斗争,又抓农田生产的大寨经验。